甘肃渭源:从“治水”到“智水”  推动水利科技变革

2024-09-10 15:03:0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打造智慧化农村供水模式、创新信息化河湖治理体系……乘着“十四五”加快智慧水利建设的东风,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甘肃省渭源县,正迎来一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变革。

累计安装自动雨量站46个、无线预警广播217个、视频监控260个、“NB”智能水表7.7万块、智能水表安装率达到99.5%……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正展示着渭源智慧水利发展的新成效。

“预报预警”守护“生命线”

渭源县地理特殊、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遇到较大降水,极易引发山洪灾害。沿河沿沟村落如何防范洪水?哪些区域需要提前转移群众?

河流、水库以及雨量站,密密麻麻的图标闪烁;降雨量、水位、流量,一个个数据跳动……打开渭源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础信息一图尽览,山洪分析评价和短信预警发布等功能一应俱全。

“建成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利用了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实现了降雨信息实时查询、暴雨洪水自动预警、转移预警快速发布、洪水灾情远程会商。”渭源县水务局防汛抗旱服务队队长王金娥说。

近年来,渭源县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配套建设水位站7个、自动雨量站46个、简易雨量站130个,对雨情水情灾情进行实时监控。依托“村村通”“户户知”预警信息平台,当地实现了汛情、险情和调度指令的精准发布,实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的跨越。

据了解,今年入汛以来,该县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向相关防汛责任人累计发送预警短信7.3万多条,向受威胁区域群众发送预警短信15万多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智慧供水”破解“吃水难”

渭源气候干旱,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北部干旱山区生活条件恶劣、十年九旱,广大群众喝水难题由来已久。

过去吃的苦咸水,如今畅饮洮河水。渭源县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水源保障等工程建设,让渭源县35万渭河儿女都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全县自来水管网有8200多公里,大多埋在地下,跑冒滴漏、水压不稳,管理成本高,供水保证率低。”渭源县引洮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兴邦说。

搭建“一张网”破解管护难题。“2022年以来,我们抢抓全省农村供水智慧化管理试点县建设重大机遇,投资45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渭源县人饮管网互联网+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安装‘NB’智能水表7.7万块,安装主支管线计量设施390多套,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信息化控制。”马兴邦介绍。

如今,轻点鼠标,蓄水池、泵站和管网的运行情况,在视频监控大屏上一一显示,供水管网和工程设施实现24小时自动运行、精准管控,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供水保证率显著提升。

“智能巡河”共护“源头水”

走进渭源县智慧河湖中心,监控大屏上全县13条主要河流的实时画面映入眼帘。

“以前我们主要靠人工巡河,现在通过智慧水利平台综合分析和智能监控,能第一时间发现‘四乱’问题,为防止和快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渭源县河长办工程师王宏雄说。

结合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渭源县加快推进从“治水”到“智水”、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累计安装视频监控260多个,在17条主要河流中,视频监控已覆盖13条,覆盖岸线350多公里,实现重要河流、重点河段、敏感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开启智慧巡河新模式。

“现在巡河可方便了,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自己负责的河湖情况。”渭河村级河长张焕随说。

如今,从渭河源头顺流而下,青山绿水间处处回响着水与大地互动的乐章,独具一格的山林风光和清澈见底的渭河水遥相辉映,岸边水草丰茂,河中水鸟嬉戏,“水清岸绿”已成为渭河源头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