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9月6日,“资深外交官走进外交学院暨科技外交官摇篮计划启动研讨会”在外交学院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国科协)与外交学院共同主办,同步启动了“科技外交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变革。科技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指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科技外交应支持国家的大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学习科技知识,主动关注国际动态,成为既懂科技又懂外交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科技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秘书长、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贺德方作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还包括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当前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一体化改革。
科技外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靳晓明介绍,“科技外交官之家”始建于2009年,目前该平台聚集了百余名大使、科技参赞及上千名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地球科学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产业专家,促进了全国和地方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了我国科技界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表示,作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的学生培养需要注入科技源泉。在此契机下,外交学院携手国科协,从科技外交的理论、重点国别科技外交政策与实践、重点领域科技外交案例与实践等方面开设课程,共同培养新时代的科技外交人才。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以“青年学子如何成为科技外交官”为议题的圆桌论坛。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他们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学习科技知识,主动关注国际动态,为推动科技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