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AI赋能 塑造数字能源新质态

2024-08-31 15:41: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双光云台相机和红外测温仪是“眼睛”,超声波避障雷达和3D导航激光雷达是“耳朵”,气体质量监测仪是“鼻子”,拾音对讲喊话器是“嘴巴”,它不仅能跑会跳,还会自己“回家”充电……近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上,基于“大瓦特”模型体系研发的变电站全地形巡检操作四足智慧狗“吠云”一登场,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以前想要实现变电站智能化设备全覆盖,我们需要至少9台智能机器人,而现在1台‘吠云’就实现了。”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220千伏掌洲变电站副站长林志强介绍,“吠云”在220千伏掌洲站投入使用以来,智能设备巡视覆盖率达100%,人工巡维工作量减少80%以上。

AI+电力的深入推广应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其发布了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基于国产化算力底座,形成电力行业最大样本库,孵化出电力行业千亿级参数生成式大模型;通过广泛开展“AI+”行动,发布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推动“大瓦特”在智能客服、输配电巡检、安全生产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数博会上,南方电网公司携50余项数字化成果亮相,并重点展示了AI赋能电力生产经营取得的显著成绩。在输配电域智能巡检场景下,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发布的输电大模型“大瓦特CV”,平均缺陷识别率为91.24%,较之前部署的小模型算法提升约15%,累计节约人力成本超133万元。在营销域智能客服场景下,智能客服体系已在广东电网客服中心落地,试点客服大模型实现高频业务,机器代人率达80%,有效缓解了突发事件带来的话务压力。

不只是生产、营销领域,在电力调度、基建施工等业务场景,数字化技术也成为保障电网安全、提升工程和供电质量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系统运行域负荷预测场景下,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建成了国内首个适应区域现货市场的网省一体化人工智能负荷预测生态系统,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预测”到基于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预测”的变革。2023年,南方电网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对风电、光伏开展短期预测,其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5%、91%,为非化石能源电量多年年均占比达50%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基本实现了每两度电中就有一度“零碳电”。

“如今我们在开展现场工作时,只要拿着工作手机对着设备扫一扫,设备的数据就可以立即传送到后台。”现场工作人员演示了利用“南网电鸿”操作系统开展数据传输的日常操作。

“南网电鸿”是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它的应运而生,让一套系统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力设备成为现实,实现了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

“我们将不断创新技术,优化服务,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龙云表示。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