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云南昆明:滇池“原住民”保住了!

2024-08-25 10:09:5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房琳琳 赵汉斌

云南滇池原有594种独特的土著鱼,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保育团队40多年的努力,成功保护了其中102种,在云南省实现野外人工放流的有4种,滇池金线鲃作为“原住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8月24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云南昆明滇池东岸宝丰湿地并了解到,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团队多年的努力,实现了诸多土著鱼类的野外流放和产业化培育。

在宝丰湿地生态水生物展示区,软鳍新光唇鱼、昆明裂腹鱼在水中畅游,花、鱼、螺、蚌、鸟协同,多种水生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共同改善湿地的水体和生物多样性。这种因地制宜的新型治理模式,正被逐步推广到更多高原湿地治理实践中。

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爱介绍,《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一种味道鲜美的滇池金线鲃,也是一种滇池“原住民”。研究团队2003年从野外引种到繁育基地后,科研人员用4年时间突破了技术难点。2009年开始,滇池里总共人工流放了300万尾滇池金线鲃,存活率达90%以上。

“2013年,以入滇河道盘龙江为例,我们发现已经形成了400—500尾的滇池金线鲃稳定种群,说明这一濒危土著鱼物种,终于保住了!”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态系统互为依存,而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王晓爱研究员所在团队,为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养殖企业等常年提供种质资源和技术服务,确保科研工作成果为“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