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台“智能小车”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演“速度与激情”

2024-08-23 19:03: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通讯员 谷雪

34.576秒!哈尔滨工程大学济海追风6队的智能摩托车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自动识别赛道、自主循迹,通过长达53.584米赛道的急弯坡道,又快又稳地到达终点,获得国家一等奖。

8月20日至22日,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36所高校、550支队伍的2200余名参赛师生进入决赛,最终产生一等奖183项。

长4.8米,宽3.6米的场地上,搭载智能车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智能小车,精准抓取不同颜色的小球并放在指定区域,物资盘点、派发、人员施救、紧急转移、高空排险、紧急抢修等一系列任务一气呵成。这是一项项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动,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出的19个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该赛事注重于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竞赛根据所使用的车模、微控制器、传感器、比赛任务分成电磁组、气垫组、视觉组、模型组、越野组、独轮组等12个组别,涉及到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通信、汽车工程等多个学科知识。

哈尔滨工程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华煜获得气垫组一等奖。“气垫组是今年新设置的组别,小车没有车轮,要靠气垫摩擦前进,非常有挑战性。”华煜说。气垫组相比其他小车,通过气垫减少摩擦力,前进速度更快,但同时,气垫组也容易发生飘移。团队创新设计了无刷电机,以侧向风扇来改善漂移情况,侧向电机抑制横移,垫升电机进一步减少摩擦,用推进电机来提供动力,使得船体结构转向更加灵活。

“我们常说智能小车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用到人工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等知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比赛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都是锻炼和提升。”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工程实验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许德新说。他惊喜地发现,在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参加过科创竞赛的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度更高,创新性更强,“大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有实际效果的。”

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大三学生王佳乐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团队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小车制作与调试。“我们可以随时去学院的学生实践创新中心调试小车,有问题找老师和学长学姐商量。”王佳乐说。

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以赛促学,打造科创育人新模式。学校依托学院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一院一品”“一院一新”“一院一国际”各类赛事,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科技创新氛围。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