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房琳琳 赵汉斌
8月21日,科技日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云南洱海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波光粼粼的湖面,托着星星点点的海菜花。
野生海菜花是二级保护植物,是水生态环境重要的水质监测指示标记物,需要优质水体才能集群化生长,对水的透明度和农残痕量有严格要求。
洱海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总工程师钟岚对记者说:“发展种植海菜花产业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水质安全。这是生态产业的重要发展条件和前提。”基地用了20%的成本,投入到水质前后端处理中,满足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要求。
经过改良的海菜花品种,夏季每8天可采摘一次,冬季也只需10—15天。它能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作为一种泌氧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能释放大量氧气。目前,基地计划在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温泉尾水处试验种植。
海菜花产业初步规模化生产为当地区域经济增添了活力。钟岚介绍,每年种一次,大概每亩每年需要80个劳动力。
近期,成品海菜花每盒250克可卖到20元,产业基地每天能采摘1000斤左右,其目标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