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福建厦门:“抢救”低值废品

2024-08-14 13:26: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一次性餐盒、塑料杯、牛奶盒、泡沫塑料……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被统归为其他垃圾的废品,因为产生来源分散、回收成本高,常常被忽视,送往垃圾填埋场一烧了之,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在厦门,这些难以分拣、归类、再利用的低值可回收物不仅“有家可归”还能“变废为宝”。

8月13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福建厦门,走进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看到各类低值可回收物经过破袋、消杀、筛分等流程,最后经压缩减容后成为工业原材料被送往下游。

“它们最终被做成电脑包、笔记本、晾衣架等再生制品,回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中,其中一些还远销英国及欧盟。”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江凤凤介绍,分拣中心基于视觉感知、近红外飞光扫描等AI智能技术,创新性地开发和运用垃圾智能化分选设备,分选准确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低值可回收物的精细化分类和资源再利用。

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主任黄伟林告诉记者,低值可回收物是指那些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成分复杂,分拣费时费力,回收成本高,企业不愿意收的废弃品。尽管它们回收价值较低,但在循环利用中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对此,厦门政府决定兜底,于2022年12月,建成投用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打通前端垃圾分类和末端资源循环利用两个环节。

此外,为了让曾经的“垃圾”得到高值化“重生”,厦门制定了可回收物目录,在辖区投放点设置了“可回收物”蓝桶,并根据下游需求分选出15个品类,从分拣回收到再生产品,实现了全程信息、数据可追溯。

截至2024年6月,中心已累计回收处理低值可回收物24735吨,助力减排4.1万吨二氧化碳,节约2.5万吨石油,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杨雪)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