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峥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李政道先生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但他的光芒依旧照亮着科学的道路。这位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仅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界,更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探索未知。
他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他说:“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人,是世界最大的人,是历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将来最大的一个人。”
人们缅怀李政道,缅怀他心通天宇,情系华夏,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也写下和上海难舍难分的不解情缘。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供图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祖籍苏州,于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后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李政道辗转就读芝加哥大学,入费米教授门下,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治学不为奖,治学可得奖。”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共同获得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始终对祖国充满了深厚的赤子情怀与眷恋。从1972年再次踏上祖国故土,李政道热忱关心祖国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推动祖国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
李政道为祖国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李政道设计实施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为915位青年学子提供赴美系统学习的特殊通道,这一培养模式又推广到生物化学和化学领域,累计选拔1600余人赴美留学。
此外,李政道还为祖国基础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李政道先后协助建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和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为促进中国与国际科学技术界交流、对齐科技前沿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李政道先后建议在大亚湾开展中微子物理实验,以及建设面向创新策源的顶尖科研机构,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
李政道对母校感情深厚,2011年,李政道专程来上海交通大学访问并表示,要将诺贝尔奖章原件及毕生所藏手稿、信件、书籍和艺术作品等档案资料和位于上海宛平路的旧居无偿赠予上海交通大学。
后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中央部委和上海市批准,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拥有着8万余件馆藏,包含信函4万余封、手稿近万份。李政道图书馆已成为李政道科学成就、治学贡献、高尚道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成为申城高校的一座文化地标。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2016年,李政道研究所挂牌成立,在第一个五年建设期,已形成了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三大研究方向。“李政道研究所正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希望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形成基础研究的‘上海学派’,到2035年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表示。
巨星陨落,九州含悲!李政道教授一代科学巨匠留下的科学精神,将鼓舞人们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