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罗卫朋
在新华林场感受碱滩变良田的生态奇迹,在一眼无边的乌兰布和沙漠顶着烈日固沙,将自主研发的防治病虫害软件应用于万亩产业园……近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小胡杨”志愿服务队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切身体会祖国边疆的发展变化,探索如何以所学服务边疆。
护林员为“小胡杨”志愿服务队介绍治沙工作。受访方供图
“这是梭梭、柠条、花棒,它们都是耐旱灌木,防风固沙少不了它们的功劳。”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护林员金振云为“小胡杨”志愿服务队介绍治沙手段。在金振云的指导下,志愿服务队一同完成了防沙林锄草、灌溉等工作。
“在沙漠里待上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更何况是在太阳的暴晒下干活儿。但是一想到护林员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岗位植绿护绿,我们就充满干劲儿。”“小胡杨”志愿服务队成员朱旭东说。
在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国营新华林场,志愿服务队了解了林场的发展历史和创新路径,聆听靠着一把把铁锹,三代人艰苦卓绝与风沙抗争,将沙海变林海的动人故事。在与林场一线工人的交流中,同学们也感悟到治沙之路的艰辛与不易。
国营新华林场工作人员向“小胡杨”志愿服务队介绍治沙经验。受访方供图
如何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何让数据应用落地田间地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农场一行,让“小胡杨”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在田间调研里找到了答案。
在狼山农场设施农业乡村振兴产业园、万亩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学们通过调研了解了当地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调研情况,“小胡杨”志愿服务队向农场工作人员推广学校自主研发的智慧助农APP,并在田间进行实景演示。
“这是我们研发的‘植物识别大师’。该软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可实现苹果、番茄叶片的常见病害检测,精准提升病虫害防治。”“小胡杨”志愿服务队成员杜宝行表示,他们返回学校后将继续完善该应用的各项功能,力争用所学服务当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