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是什么让百万亩流沙节节败退、是什么让陕北榆林满眼新绿?是陕北坚持一个世纪的守护、是榆林向绿发展的决心和担当!6月26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陕西榆林,这里地处陕西北部,毗邻毛乌素沙地南缘,有着“驼城”之称。
以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10万亩樟子松基地为例,距离榆林中心城区16公里,建成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场长罗向军介绍说,目前,基地内的樟子松已经由50厘米高的小苗长成4至6米的茁壮大树,初步形成针阔叶混交、草灌乔结合的稳定防护林体系。
绿了荒漠、美了家园、富了产业。据初步估算,榆阳区130万亩乔木林第一个计入期将产生碳汇量533.2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5.3亿元,潜力巨大。
据陕西省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经过持续治理,榆林的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现在的36%,全市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701.5万亩,占全部沙化土地的93%,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60%。陕西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拴牢”流沙的省份。
“十四五”以来,榆林市累计完成投资28.58亿元,完成营造林100万亩、防沙治沙面积120万亩,新增造林面积50万亩,绿潮奔涌而来,助力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持续“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