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王莹
当前,各地夏收正在火热进行,丰收在望。农业领域再传好消息: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政策将为种粮农民带来哪些实打实的利好?又将如何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三大粮食作物险”是什么?
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为稻谷、小麦、玉米,是中国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不少人关心,什么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2018年我们开始探索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2023年将这两个高保障的保险拓展至所有产粮大县。”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说,今年,这两个保险在全国全面覆盖,“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中国人的饭碗可以端得更牢。”
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董德刚介绍,政策全面实施后,保障范围更广,具体体现为两个“面向全国”——面向全国所有的种粮农户、面向全国所有的种粮地域。
在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负责人王衍看来,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的实施,给种粮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受灾农民提供了实打实的经济补偿。
能给种粮农民带来哪些保障?
这两个保险在全国全面覆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惠”,相当于把保险产品更多覆盖到农业生产环节中,农民收益更有保障,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全国平均来看,物化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525元,2007年开始实施,2012年在全国推广。“随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物化成本保险不够‘解渴’,不能满足广大种粮农民的需要。”廖岷说,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1125元,遇到自然灾害以后,根据损失程度赔偿。
去年8月,哈尔滨双城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一个合作社大概种了900多亩的玉米,因为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自己交了几千元保费,最后获得了数十万元赔款,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没有想到能赔这么多,成本都给补上了,以后还要继续投保。
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介绍,去年农险赔付1124亿元,同比增速25.4%,5772万户农户获得理赔。今年1—4月份,农险赔付294亿元,同比增长8%,惠及农户813万户。
王衍建议,广大农民特别是从事规模经营的种粮农民,很有必要把农业保险作为管理粮食生产风险的重要工具,争取做到应保尽保。
新政如何落实落细?
在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针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善,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保险为种粮农民提供了灾害风险兜底保障。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扩大范围以后,保障更加有效。
如何确保相关政策落实落细?
廖岷表示,这次政策出台后,将进一步利用好现有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让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落地。
6月2日,在临沂市郯城县庙山镇,参加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的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在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方面。据介绍,目前各级政府依托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公司、县级分支机构、乡镇专业网点、村子里对接农户的协保员等,全面铺开服务网络。目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层服务网点约40万个,服务人员约50万人。本次政策落地过程中,将进一步发挥保险网络优势,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在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方面。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本次政策扩大到全国以后,各地财政将多给农户补贴约100亿元。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督促保险公司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厘定保险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