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明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21日上午十点,位于南通通扬运河旁的大生纱厂,钟声再次准时响起。这钟声,已经响彻了109年。
回眸望去,这座建立于1915年的钟楼,四周均可看到罗马数字标明12小时的字样,至今仍准点报时,从未间断。
想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大生纱厂唐闸生产基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样本。1895年,清代状元张謇在这里创办大生纱厂,至今仍然机器轰鸣,产线繁忙。这里是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中现存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百年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纺织的“常青藤”,被视作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活标本。
拾步进入大生纱厂公事厅,张謇当年亲手栽下的紫藤、蔷薇依然枝繁叶茂。129年过去,虽然大生纱厂早已异地扩建了自己的产业园,生产的天丝类产品在国内家纺市场占有率超过60%,但原来的老厂区却一直矗立在运河旁,延续这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传奇。
行走的老厂区里,百年前的厂房车间、仓储设施、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物擦肩而过。
“大生纱厂从成立至今一直以纺织业为主业,而且在唐闸的生产基地一直没有变。这里是张謇事业的发祥地,我们现在保护这个厂址,就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漆颖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22年7月,大生纱厂一期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首次对大生纱厂内工业遗存建筑系统性修缮。
“我们以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采取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大生纱厂内的钟楼、清花间厂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图书馆及宿舍大楼4处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力求真实全面最大限度地保存并延续历史信息。2023年一期修缮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初步验收。”漆颖斌说,近年来,大生集团有序分批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拟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完成大生纱厂内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今年启动了6号仓库抢救性修缮工程,并同步开展大生纱厂仓库群一期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编制。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