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实习记者 洪敬谱
“‘三清零’见到实效了!目前,我市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创新成果申报!”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安徽省宣城市科技局局长张明星自豪地说。
宣城市“三清零”行动,是在落实安徽省科技厅“两清零”部署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倒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推出“清零”举措
安徽力鑫特钢有限公司是宣城广德市的一家传统热轧钢企业,年营收近30亿元。企业此前只有零星科研活动,没有创新成果申报,科研活动氛围并不浓厚。
像力鑫特钢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2022年,安徽省科技厅在日常调研工作中发现,一些规上企业要么没有研发活动,要么没有研发机构。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缺人才、缺平台、缺资源对接渠道,缺乏完善的研发体系,科技赋能不足,很难持续发展,甚至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安徽省科技厅科技企业服务处负责人张政对记者说。
为营造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生态,2022年10月,安徽省科技厅研究提出“两清零”,即将省内年营收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营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次年初,安徽省科技厅发布《2023年度全省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推进方案》,提出力争当年“两清零”的企业数分别超过500家和100家。
在此基础上,宣城市主动加码,在全省率先提出“三清零”——除“两清零”外,再增加一项“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申报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
“三清零”的依据,是宣城市对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情况的摸底调研。
张明星介绍,此次行动全市共摸排出160户“清零”对象,其中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申报的企业分别为122户、26户和12户。
激励帮扶并重,助力企业研发
2023年3月的一天,宣城市宣州区科技局局长邱霞带着“任务”,敲开了青龙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门。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邱霞多次上门,指导该企业建立研发会计科目和归集研发费用,推动企业建立研发项目立项和申报专利。
“经过帮扶,我们当年4月就获得研发费用103.3万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胡国祥说。
为实施“三清零”行动,宣城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直部门、县市区、企业间三方联系服务机制,提出“一个企业、一名帮扶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项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同时,推出“明白人”包保办法,即从市、县(市区)两级的科技、经信等部门抽调专业工作人员,对160户企业“一对一”包保跟踪服务。
以广德市科技局为例,他们帮助力鑫特钢成功对接了一所高校,建立了研发中心,引导企业优化电炉、连铸、连轧短流程绿色制造先进工艺,研发高附加值的优特钢产品。
“2023年,力鑫特钢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200万元,申报专利3件,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该公司总经理周明夸说,“现在,我们的新产品占比明显提高,预计未来将以15%的速度逐年提升!”
一方面压实工作责任,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惠企助企。2023年5月,在宣城市科技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年营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华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1262.3万元。
在宣城市,像华菱精工这样受益的企业还有很多。2023年,该市落实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1.76亿元,同比增长24.5%。
“强化涉企政策引导,对企业很有吸引力。”张明星说,以“三清零”为推手,宣城市做到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等补助政策“免申即享”,科技创新券等专项政策“随申随享”。
企业尝到甜头,创新增添动力
一子落,满盘活。
通过开展“三清零”,相关企业积极凝练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完善研发体系,引进专业人才,推进升级改造,谋划新兴产业,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此前我们只知道埋头干事,一些标准只是按照企业自身需求在做。现在,我们不但掌握了申报科研项目的程序和标准,还建立和完善了技术保密体系。”安徽新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心刚告诉记者,自己就是“三清零”的直接受益者。
由于地处皖南山区,高端人才招聘难一直让周心刚头疼。在“三清零”行动中,公司通过科技部门搭建的“双创”平台,从合肥成功引进一名博士,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指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在周心刚看来,“三清零”帮助企业从自发性研发向制度性规范转化,显著提升了研发能力。2023年,该公司获得发明专利7项、安徽省新产品6项,20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
2022年营业额约为19亿元的安徽永茂泰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尝到甜头的企业。“在科技部门指导下,我们将几个下属科研机构合并,筹建了安徽永茂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究院。”该公司总经理王斌说,“有了政策激励和暖心服务的加持,企业的研发主动性自然高涨!”
张明星介绍,实施“三清零”行动以来,宣城市共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320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了73.6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安徽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多措并举,把人才、平台、项目、奖励等科技资源优先向企业倾斜,更好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