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张珊 黄德华
1月31日,在山东省莱州市翟村,果农们正在忙碌地开展油桃果园拉直修剪工作。村里核心示范园栽种了30余亩“福秀”“福美”等高甜油桃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由392名山东优秀科技特派员之一的烟台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李延菊引进。目前,该园已辐射带动周边乡邻种植了1000余亩。
乡村振兴路上,科技特派员在行动,背后的推动者来自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省创发院)。该院引导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促进先进技术成果的就地转化。据统计,从2023年至今,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科技培训8300余场次,进行现场技术指导2.8万余场次,服务及培训各类人员240万余人次,精准转化各类农业科技成果近1000项。
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金桥”,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是山东省创发院打出的一张牌。近年来,该院瞄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痛点,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培养“技术红娘”,引入“高端智囊”
科研人员推荐的品种经得住考验,老百姓乐意买,喜欢种。
前不久,在吉林省举办的花生新品种观摩会上,“花育”系列新品种大受欢迎。这些新品种是山东省青岛市花生产业服务团张建成研究员、迟晓元研究员、唐异月副研究员和赵旭红博士推荐的,该系列品种来自青岛一家企业。
推广成果是山东省创发院的职责之一,但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独木难以成舟,必须打造体系,山东省创发院深谙此道。
他们抓住人的因素——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作为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该院组织5期技术经纪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700多位“技术红娘”;同时,畅通成果转化通道,他们建设了山东科技大市场,集聚人才、成果、资金、政策等创新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序自主流动,构建了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上述大市场已征集入库成果603项,遴选发布6批共30项重大科技成果,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投资金额超2.1亿元。
2023年7月,山东省创发院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2名专家学者被聘为智库首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些专家的任务便是针对该省农科成果转化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成立智囊团之外,该院还出台了《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助力成果转化行动方案》,并赴高校院所、农科企业调研,不但摸清了山东农科成果转化的具体问题,更直接开展科技成果技术需求对接活动。
160个服务团跑遍山东半岛,专家基层行解决900多项技术难题
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在一线,要解决关键问题必须到一线去。
因为用药不当,泰安市泉合蔬菜科技有限公司的番茄出现干枯现象。这让该公司总经理马正合愁眉不展。山东农业大学艾希珍教授带来了希望。后者建议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和烟粉虱,提升蔬菜品质,增加蔬菜产量。
艾希珍教授是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的一分子。据了解,聚焦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需求,山东省创发院组建了160个服务团,实现了山东全省120多个涉农县(市、区)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这些产业服务团围绕产业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开展670余次创新创业活动,解决737项产业发展关键问题,700余项示范农业科技成果,345万亩示范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增收3亿元以上。
专家基层行,是山东省创发院推动的另一项工作。
专家们围绕该省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组织省内外知名专家走进企业,通过实地指导、技术示范、成果推介等方式开展持续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累计提供现场技术指导280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问题900多项,转化技术成果380多项,带动企业增收近1亿元,助力一批农科企业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