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时隔不到一个月,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开幕,进一步为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为推进科技交流合作汇聚了强大动力。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围绕政府间科技合作、科技人文交流、产业创新发展、科研范式变革、未来医学、开放科学及大数据等议题,设置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主题活动、圆桌会议及成果展示5大板块,10场主要活动。
图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会场。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摄
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
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在重庆举行。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
阴和俊强调,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部同各国合作伙伴一起,巩固深化政府间双多边科技合作关系,持续拓展科技界交流交往,不断提升联合研发水平,大力推进技术示范推广与应用,共同支持创新创业,为增强各国科技能力、服务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各国友谊贡献了积极力量。他提出与各方深化5方面具体合作:一是持续深化政府间合作关系;二是大幅提升科技交往规模;三是全面拓宽合作领域;四是加快构建高水平合作平台;五是共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与会代表认为,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日益成为各国改善民生和应对挑战的决定因素。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有助于共同提升各国研发水平,有助于共同培养科技人才,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科技成果是人类共同财富,应该造福全人类,良好的全球科技治理应该坚持创新成果共享,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激发创新增长潜能。
来自阿曼、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缅甸、蒙古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南非、亚美尼亚、古巴、智利等2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部长、部长代表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广军在会上介绍了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效。
图为开幕式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摄
《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发布
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在重庆举办,来自80余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300多名重要外宾和国内近5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大会。会上,中国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携手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这必将有助于维护全球安全和全球发展治理,并将助力实现全球文明倡议的愿景,建成更加和谐、合作共赢、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的世界。”南非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部长布莱德·恩齐曼迪在大会演讲时表示。他提议实施三项行动: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全球治理,包括召开“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会议来商讨细则;重视投资与科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速通信网络、云计算、超算设施和实验室;启动专项计划,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研究和创新合作。
印度尼西亚国家与创新署署长拉克萨纳·特里·汉多科表示,作为政府科技创新部门,该署目前一共有49家机构,担负着政策建议、与地方及全球合作和科技项目资助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的能力、加强创新研发等。他相信“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连接纽带,让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印尼的创新当中。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是连心之路、创新之路。”蒙古国教育科学部部长恩赫阿木格朗表示,他们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他非常高兴提议加强蒙中科技创新伙伴关系,通过一系列联合科研合作项目,来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图为11月6日拍摄的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现场。新华社记者 储加音 摄
400余项科技创新合作成果集中亮相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面向全国3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汇集了十年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400余项,从中遴选出80余项合作案例亮相本次成果展。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以创新引领各领域发展和合作成为广泛共识,创新丝绸之路建设逐步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
目前,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出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果实”。
本次成果展包括前言、共同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共同推动民生改善、共同支撑产业发展、共同助力文明传承、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未来展望8个展区。
其中,共同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展区以12项代表性合作案例展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与平台。在这些机制与平台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认知与互信,促进民心相通。
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展区以25项代表性合作案例展示了联合研发平台建设、技术合作示范、科研人才培养等情况,通过开展技术本地化、标准化联合研究助力共建国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格局。
共同推动民生改善展区围绕坚持科技创新的民生取向,重点展示了在公共卫生、医药健康、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项代表性合作案例,以科技创新合作助力共建国家民生改善,提升民众获得感,推动人类共同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果展还专门设置了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展区,围绕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从扩大合作朋友圈、加强国际协同创新、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等方面,介绍成渝地区全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科技交往中心、技术转移枢纽、协同创新平台和产创融合高地的国际合作成果。
大会宣传片。视频来源:央广网
十年来,科技合作成就斐然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下,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科研人员往来愈发紧密,科技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截至目前,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结出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果实”。
在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深化全方位科技往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进行短期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科技和管理人员1.6万人次。
在共同提升科研能力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实施了多批联合研究计划,并在农业、医疗、信息、新能源、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共同建设了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立了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
在共同服务民生改善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支持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山地灾害研究中心等一批合作平台,同时实施了一批“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让更多人受益。
在共同支撑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推进科技园区合作和多领域技术转移示范,中国面向东盟、阿拉伯国家、非洲等区域建设了9家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各国共建覆盖广泛的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各国产业升级。
在共同助力文明传承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等科研合作,在探寻丝绸之路多元灿烂历史面貌的同时,展现出文明互鉴的和美诗篇。
未来,中方期待与共建国家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开放创新汇合作之力,以共商共建谋发展之路,共同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来源:中国科技网综合自新华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重庆日报、中国网直播、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