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才”晋升科特派 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2023-08-20 14:25: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8月20日,在山东省泗水县庞海波种植合作社鲜食地瓜生产基地内,科技特派员庞海波正在忙着指导农户,把刚收获的甘薯分拣、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眼前这些看似平常的甘薯,其实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制出的优质鲜食品种。这些甘薯口感软糯香甜,备受食客认可。

乡村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

庞海波拥有丰富的脱毒甘薯种植经验与精湛的种植技术。依托他的技术,泗水县圣水峪镇成立了泗水庞海波种植合作社。当地对这一平台寄予众望——该合作社近300亩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泗水县90%以上的鲜食类甘薯苗。仅甘薯育苗一项,每年就能实现营收近3000万元,年利润300多万元。

当地正在收获甘薯。泗水县科技局供图

“庞海波,育苗子,种地瓜,闯市场,样样都是行家里手。”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让当地老百姓找到了榜样,乐意跟着庞海波干,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

当地政府也乐于推动庞海波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今年,庞海波所在的圣水峪镇推荐他参加泗水县科技局组织的科技特派员评审,并通过了注册认定。自此,他有了新使命——充分发挥自身带动引领作用,培训周边农村人才,吸引了更多的种植能手参与到乡村振兴大潮中来。

庞海波是泗水县科特派队伍中的新人,也是高手,更是该县推动科特派工作扎实落地的缩影。

近年来,泗水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村,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先后推荐评审出27名种植、养殖、畜牧、林果等领域的“田秀才”“土专家”,将其纳入“乡土专家”科特派队伍,推动人才进村、入户、下田,把人才技术、科技创新植入田间地头。

距离圣水峪镇不远的华村镇,也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科特派。

张士科是一名“80后”家庭农场负责人,他的开新种植家庭农场,在华村镇小黄沟村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露天出口草莓,按照GLOBAL 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体系作为指导,实现了“良种—良法—种良田”的农业良性循环。

2022年,张士科被评选为“乡土专家”科技特派员,自此,他更有干劲了。据了解,科特派张士科采用以“自有基地带动示范+支部+农户集中入园种植管理”的种植体系,同时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体合作,建立协议合作基地600余亩,带动一批农场主、种地大户、合作社共同发展,先后培养了以尤纪强为主的农场主10余人,每年每人收入超20万元。

“乡村发展需要凝聚科技力量。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将拓展农业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服务领域,根据出口基地的要求和标准,我计划5年内在华村镇再发展5000亩标准化合作基地,努力把华村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露天草莓标准化产业园。”张士科说。

张士科向记者透露,他有一个愿望: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泗水,成为田野里的造梦者,一起用科技、创新、青春力量,绘就乡村共富图景。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