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博物馆里的科技因素也逐渐凸显,科技主题展览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科技手段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也更加成熟。
国际博物馆日丨科技力量让博物馆“炫”起来
-
5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防控工作。 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这一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力如何?全国都在“咽喉炎”是二阳的症状吗?后续应如何防控?与会专家一一作出解读。
“五一”后未出现规模性疫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
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全国假日市场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旅游消费市场火爆带动服务消费快速恢复,消费潜力明显释放。
2.74亿人次,1480.56亿元!“五一”消费数据亮眼
-
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画上句号后,我们的探月步伐跨入一个新阶段——建设月球科研站。4月25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披露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
封面新闻丨国际月球科研站来了,2028年前将建成基本型!
-
2012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医学简牍,由此开始了多个部门参与推动的、以“天回医简”为名的简牍研究整理工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天回医简》日前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封面新闻丨意义重大!《天回医简》重现世 或为失传扁鹊医书
-
近日,2023年我国经济首季报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如何持续扩内需、强信心?国家发改委在4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热点。
封面新闻丨一季度经济发展开局良好,发改委释放重要信号
-
在地球上建设一个与月球、火星等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地面空间站”能实现吗?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可以综合模拟多类空间环境因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地面空间站”已经诞生了!
封面新闻丨报告天宫,这里是“地面空间站”!
-
每年4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变革中的文化遗产”。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累计1.46亿人次“打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些名胜古迹,你“打卡”了吗?
国际古迹遗址日丨这些名胜古迹,你“打卡”了吗?
-
今天是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主题为“人人可及:预防出血”,旨在提高全社会对血友病的关注和支持,科学防治出血,优化防治策略,提高规范诊疗能力和照护管理水平,促进人人享有治疗的机会。
世界血友病日丨科学防治 让生命不再“易碎”
封面新闻丨今年以来第8次沙尘天气来袭 影响约4.09亿人
-
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全国首个全装配式智能建造的摩天工厂将于本月交付使用。作为“工业上楼”项目,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提供了示范性解决方案。
封面新闻丨破解“用地难”!全国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来了
-
4月4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这是继2022年经补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后,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将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封面新闻丨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国家水网加快构建
-
日前,中国的“慧眼”卫星与“极目”空间望远镜联合,精确探测到了这个千年一遇的伽马射线暴,并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封面新闻丨千年一遇!“慧眼”“极目”精确探测最亮伽马射线暴
封面新闻丨多地将再现大风沙尘,植被好转为何挡不住漫天黄沙?
-
3月2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封面新闻丨“观澜”启航 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
-
当金星遇上月亮,会出现怎样的天文景象?今天傍晚,一轮弯弯的月牙将与太阳系最明亮的行星在西南方天空上演一场奇妙的天象——月掩金星。那么,什么是月掩金星?怎样观测?真实的金星是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