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评论员
民营企业座谈会2月17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为民营企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令人振奋和鼓舞。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构成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应当看到,实现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劲创新势头。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在全球大模型界技惊四座,宇树机器人凭借春晚舞台闯进大众视野,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前景的关注和期待前所未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带来新机遇:一方面,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孕育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创新链中地位日益重要。这些,都将为民营经济众多领域催生规模巨大的新供给、新需求,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切实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或资源驱动之路。实际上,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有其独特优势: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可以准确把握技术需求和趋势,凭借灵活的管理机制可以大胆投入研发,凭借弹性制定薪酬和选人用人机制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完全可能跑得更快、更好。
对各级政府来说,以科技创新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杭州“六小龙神话”告诉我们服务企业的八字箴言:“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即当企业有需要时,政府帮一把、送一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该做的事。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推动重大创新项目组织方式改革,支持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民营企业“挑大梁”,给予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实打实的支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有了科技创新的助力,我国民营经济将不断打开发展的新局面,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