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有一片300亩的海水稻田。3年前,袁隆平团队在新疆、黑龙江等试验基地开展海水稻试种试验,新疆的海水稻试验基地就选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可以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这种水稻和常见的水稻有着同样的育种流程,盐碱水经过技术手段去盐处理后,综合多种方式灌溉,就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海水稻就可以很好地生长。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袁老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研发成本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这背后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一则,有利于提高粮食总产、保证口粮安全。
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突发性疾病,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
二则,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盐碱地大多分布于贫困地区,在这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有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三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水稻自身也具备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海水稻在新疆一年长一茬,收割海水稻后土地盐碱情况会得到改善,可继续种植其他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兴安盟地区取得的成功,将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区的盐碱地水稻种植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
来源:@新华视点、新华社、知乎、@广东共青团、内蒙古日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