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控制的。”22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启动暨碳中和科学问题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说。
张小曳表示,人类活动是通过向大气中排放了过量的大气成分,影响了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和云来影响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原来地面系统辐射是平衡的,大气成分增加会使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具体到每平方米的这个点儿上是储存还是损失了一部分能量,亦或是消失了,就需要科学的监测。
为此,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当天正式启动。张小曳具体介绍了中心建立的背景、意义及组建方案,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气象局牵头组建“碳中和”中心意义重大、方案可行,并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据介绍,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的发展目标,包括发挥气象部门优势,在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关键技术上持续创新;研发综合天空地一体、标准化、长期和高精度的双向区域碳循环综合监测和评估方法;支撑城市碳收支的测量、报告、核查,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打造一支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创新研究团队。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表示,中国气象局一向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发挥基础性科技部门的支撑作用。未来将继续集中专家资源,从气候变化科学角度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评估能力,为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多科学支撑。他强调,要以气象观测站网为基础,完善大气本底站、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建立系统、完备的温室气体综合监测网;完善科学评估方法,深化科研分析,提升碳综合监测、评估能力;加强部门间合作,共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据悉,气象部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温室气体观测站,开展持续观测、分析并逐步形成温室气体监测网。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指导和支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的建设和开展工作。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5位院士,中国气象局及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以及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部门领导,通过线上或现场方式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