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加快城市绿色转型,以科技创新支撑实现碳中和

2021-03-16 09:40:31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禾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城市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60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低碳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说,从我国现有政策和技术条件看,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巨大。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城市低碳绿色转型增加动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目前,城市以全球2%的面积居住着超过全球50%以上的人口,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排放了70%的温室气体。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张贤说,在我国,50%的城市排放了全国80%的二氧化碳。

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2010年以来,先后启动了三批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工作,目前,已有7个低碳省(区)及80个低碳城市提出了碳排放达峰目标,承诺达峰年份平均为2025年。

“从整体情况看,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否则难度与代价都会非常大。”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能源转型项目主任王伟康说。

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挑战巨大。柯兵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排放量超过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我国仅30年左右,而美国是43年、欧盟则是71年。

“气候变化应该是比新冠疫情更长期、更深层次的人类面临的挑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处主任柴麒敏强调,以经济、技术可行的方式实现碳中和,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都需要开展可持续的消费管理,提高能效,变革产业结构,改变城市规划和生活方式等。比如在建筑供暖、热水等方面需普及电气化;在交通领域,长途货运、航运、航空,可能需要更多考虑氢能、生物燃料及合成的低碳燃料替代方案。

张贤说,除了通过常规手段实现能源系统二氧化碳的深度减排外,还需全面部署变革性的减排增汇技术,比如开展农业、林业草原的减排增汇技术,包括新品种选育等;以红树林、海草床、盐藻为代表的海洋蓝碳技术等,以科技创新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柯兵说,低碳转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不仅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时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2016年,为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目前,国务院已相继批复建设深圳、太原等两批共6个示范区,这6个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包括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在内的经济、气候、能源、水资源、城市与社区等关键问题的突破。”柯兵说,示范区的工作将强化与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发展目标的对接,打造低碳绿色城市的现实样板,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中国经验。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较,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更加紧迫,探索因地制宜的创新减排路径,推动具有变革性的技术成果转化,采取积极行动落实城市与区域减排及综合目标,有助于碳排放达峰,并将峰值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说,推进经济绿色复苏,深化能源与消费革命,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将成为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抓手。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