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鸡蛋返生孵小鸡”?学术尊严岂容亵渎

2021-04-27 15:04:49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澎湃新闻等 作者:

事件回顾

近日,一篇有关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在网上热传。该论文收录在《写真地理》期刊,第一作者为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据公开报道信息显示,郭校长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

论文摘要写道: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奇特的现象确实在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发生了。10名特训班学生每人取一枚放在纸杯中,在郭萍老师指导下,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开始鸡蛋返生,20分后鸡蛋返生成功,将返生后的生鸡蛋进行孵化成雏鸡,并且已经成功返生了40多枚。

实验中,师生从养鸡场取得10枚新鲜鸡蛋,煮23分钟,完全煮熟。随后10名特训班学生每人取一枚放在纸杯中,开始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开始鸡蛋返生,20分后鸡蛋返生成功。

由观察员再次进行透光试验,鸡蛋透光,卵白、卵黄分明可见,并当场破壳一枚,证实鸡蛋返生呈液态,返生成功,返生鸡蛋已经送雏鸡孵化场孵化,结果待续。

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查询,此类文章共有3篇,均收录在《写真地理》期刊,作者单位为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其中一篇文章显示,熟蛋返生是学生利用了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另一篇文章提到,是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熟蛋返生。>>详情

各方回应

论文作者:只是在讲述现象,不知道原理

4月26日上午,郭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实实在在地将这个实验做出来了,“我只是在讲述实验现象,返生的小鸡已经在孵化场了。”她强调:“我不知道原理,我只知道现象。”

对于今天突然被网友翻出自己的论文,以及“意念实验”一事,她表示:“已经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这本是自己的爱好,并不是学校的课程。”

郭萍资料图。来自春霖教育微信公众号

在采访中,针对此前发表的关于“煮熟绿豆返生发芽”的文章,郭萍回应称:“我也是认为这个不可能的,但为什么有这么多次实验都成功了呢?我不说百分之百成功,至少有50%的成功率吧。它这个原理在哪里?我们能不能沿着这个往下去探索研究一下?希望不要因此去打击和质疑,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我就想跟那些网友说,如果他们不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去培训孩子,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下。”

杂志社:文章发表前经过了审核

公开信息显示,《写真地理》杂志是由吉林省新闻广电局主管、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国家新兴地理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刊发此文的《写真地理》杂志社方面确认,上述文章是作者投稿。杂志社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论文投稿只接受与地理相关的文章,版面费为800元。对于稿件内容是否要接受审核,该工作人员表示,会交由专业人员审核,《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发布前也经过了审核。

图源:视觉中国

专家:震碎三观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医学博士导师、副教授称,这篇刷屏全网的熟鸡蛋返生论文,简直震碎了他的三观。本着学术的严谨性和对奇怪论调的好奇,他还是仔细研读了该论文。看完论文(该专家语:不能称为论文,只能说是一篇文章)后,他后悔了,看这篇文章简直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通篇的关键词是‘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原谅我对玄学没有什么关注和研究,在科研领域,正常大气压下,生鸡蛋100℃煮沸20分钟后,没有一个细胞一个蛋白还能保持活性,难道死去的细胞还能再活过来?”

论文第二作者:后悔参与实验,已写说明配合警方调查

此外,在“熟蛋返生孵雏鸡论文”引发热议后,实验涉及的孵化基地——“园之原”家庭农场主人、论文第二作者郭太安表示,整个实验中自己只参与了鸡蛋的孵化,不知道自己被列为第二作者。

郭太安已向教育局提交情况说明,讲述自己在事件中参与的部分,并接到警方通知要求配合调查。

郑州市人社局:介入调查

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业务主管部门为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6日,该局一工作人员回复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该局的确负责春霖学校资质审批工作,目前相关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已介入调查,调查结果将向社会通报。另据澎湃新闻报道,郑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该校从事审批内容之外的教学,人社局肯定会对其进行处罚和处理。

科技日报评论

“熟鸡蛋能孵鸡”?给谬论披上科学外衣怎么就这么容易

一般认为,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是一种经过同行评议、遵守一定学术规范的公共学术产品。论文,是科学共同体进行正式科学交流的一种方式。

科学共同体成员,应该接受共同的范式,认可基本的科学原理。既然郭某的“熟蛋返生”玄而又玄,何必又非要凑“科学”的热闹,以学术产品的面貌,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流通?

这样做,是不是也想为自己的成果贴金?把它打扮得正经一些,更有说服力一些,会不会就能吸引更多把孩子送来接受培训的家长?

再来看看期刊。编辑部形同虚设,审核机制略等于无。类似的文章发了两篇,期刊丝毫未觉不妥。直到引起舆论关注,惹来媒体问询,工作人员才来一句,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不妨查查自己的审稿和发稿流程。

公开资料显示,郭某曾以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专家的身份,于去年10月参加了一次研讨会。在会上,她介绍了更多特异功能培训——比如隔空取物,意念拍照、时间回溯等。

其实,可以把醉心特异功能理解为郭某和朋友们的爱好。只要不影响别人,你自己修习水遁、火遁也无妨。

但郭某的爱好,牵扯到了学生。她的学校究竟在做什么性质的培训?当地相关部门是否知情?在赚钱之外,这一系列培训课程,对孩子有没有别的损害?

郭某的爱好,还牵扯到学风。论文刊发究竟还要不要门槛?如果不尊重学术底线,期刊,就能从学术交流的载体,变成学术垃圾的回收站。

我们要问的是,为何要给这些“玄而又玄”的,披上科学的外衣?

我们要再问一句的是,披上科学的外衣,怎么就这么容易?>>详情

其他媒体评论

新华社:一个敢写一个敢发,反智论文何以过审?

如此反科学的文章堂而皇之登上学术期刊,究竟是在侮辱大众的智商,还是有什么灰色利益链条?

教书育人的老师本该为人师表,发表这样的论文给学生起到了什么样的示范作用?退一万步讲,也是缺乏科学精神。同时,正规学术期刊对伪科学论文大开绿灯,小了说是把关不严、自贬身价,大了说是败坏了学术风气、伤害了科技事业。

希望有关部门对此深挖彻查,还教育和科研一个清朗空间。>>详情

人民日报:这枚“返生”的熟蛋,到底刺痛了什么

剥开这枚“返生”的熟鸡蛋,看到骗子熟悉的套路,看到算盘打到飞起的生意经,我们还需要审视,这样的“成果”到底是怎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这样的学术期刊又是怎样的期刊?

多年前,对胸口碎大石的江湖杂耍,观者多是笑笑而已,毕竟那是表演。而如此招摇撞骗,以科研的名义写成论文,岂不让学术蒙羞?据报道,涉事期刊存在收取版面费的问题,有关部门有必要查核事实,如果属实,背后的违规问题必须得到严肃处理。

剥开这枚“返生”的熟鸡蛋,我们还看到的是郭某数不清的头衔:咨询专家、研究中心副主任、课题组副组长、联谊会副理事长……这些身份含金量如何?是否名副其实?到底是什么人给她颁授的?有待相关部门查证。

各方调查已陆续展开,期待这些调查更深入、更全面,除了敲碎“蛋壳”,更要净化熟蛋返生的生成土壤。社会,容不下欺骗的壳;科学,容不下一枚撒谎的蛋。>>详情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