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刘敦一研究员和地质所海外高级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Alexander Nemchin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对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开展了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分析,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详情
首篇研究完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
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即月球在地质意义上何时死亡,一直是月球演化历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自美国和前苏联分别执行“阿波罗(Apollo)”和“月球(Luna)”月球探测任务以来,人类对月球样品进行了长达52年的科学研究,对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这个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详情
研究发现月球地质寿命“延长”10亿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团队在今年7月获得嫦娥五号样品后,立即着手对样品中的岩石和矿物进行了密集、高强度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年代测定,证明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研究做了详细的年代学的工作和实验,得出一个比现在公布所有数据都年轻的一个结果。>>详情
国际合作共享珍贵的科学数据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刘敦一研究员表示:“在科学领域,国际合作很重要,我们坚持科技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成果属于国际团队的每位成员。虽然过去我们对阿波罗任务取回的月壤进行过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只是承担一部分工作。这次是从头到尾自己做,缺乏一定的经验。所以我们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国际团队,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的科学家在内。这篇论文的25个作者中,有12个是国外的,他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和思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没有国界,我们将按照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要求,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珍贵的科学数据。”>>详情
月壤都去哪儿了?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曾介绍,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样品异常珍贵,通常有以下用途: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二是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进行公众科普教育;三是可能会按照国际惯例作为国礼相送。另外,还有一部分样品将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是原则上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详情
13家科研机构获发首批月球科研样品
7月12日,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在京联合举行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向13家科研机构发放了31份样品,共17476.4mg,其中光片样6个157.6mg,岩屑样13个868.8mg,粉末样12份16450mg。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月球样品管理办公室主任裴照宇表示,后续还将根据地面应用系统的样品处理进展,陆续发布新的科研样品。本次论文通讯作者刘敦一研究员正在其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