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发展荒漠产业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18 10:12:49来源: 新华网 作者:

6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在健康的土地上重建更美好家园。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危及100多个国家12亿人的健康与福祉,不仅阻碍干旱地区的发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境挑战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更是以一贯的大国担当,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在立法、体制、技术、工程、动员全民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榜样。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境内的张北草原。新华网发(刘广生 拍摄于2020年8月13日)

导致和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抽采等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治理荒漠化要着重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真正解决好荒漠化地区群众的生存问题,为他们提供致富的出路。发展荒漠产业经济,实行“治理荒漠化,发展产业化”的战略,形成“治理一片荒漠,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域经济,致富一方百姓,造福万代子孙”长效机制,在切实保障老百姓利益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公司+农(林)场+合作社+农业工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老百姓发展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是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荒漠产业经济,就是发展荒漠生态产业的经济——生态复合行为。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于一体,是荒漠化地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范畴包括荒漠农业经济、荒漠林业经济、荒漠能源经济、荒漠医药经济、荒漠旅游经济等。其特点在于以新观念、新思维、新技术为依托,科技创新驱动,立足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构造生态经济保障体系,通过从个体到整体、局部到全局的最大限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双重目标。

发展荒漠产业经济,要认识到荒漠化土地是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也可以变成金山银山。荒漠化地区大多数远离工业污染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尚未受到污染,环境质量较好,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有机农业的理想之地,可发展有机农业、清洁能源、特色旅游、科考探险、生态教育等产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让老百姓能挣到钱,企业能实现赢利,投资者有好的回报,这样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才谈得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真正达到治理荒漠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发展荒漠产业经济,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技和社会组织“四驾马车”的关键作用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气候、土地、地形地貌、水资源、自然灾害及交通运输条件、环境污染、传统风俗、劳动力等自然社会因素要绝对避免二次生态破坏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尽量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产业领域交叉互补,实现产业融合。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北燕麦、南木棉、黄河流域文冠果”的荒漠产业经济基本局,即在北方沙化、盐碱化地区以发展燕麦产业良土地、增加粮食产量为主;在南方石漠化地区以发展木棉产业替代棉花种植、增加棉花产量为主;而在黄河流域荒漠干旱区以发展文冠果产业替代油菜种植、提炼生物柴油为主。同时在荒漠化地区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新兴产业。

可以预计,经过两到三代人的不懈努力,通过科学治理荒漠化、发展荒漠产业经济,可为国家增加耕地和可再生清洁能源,将荒漠化地区变成新的粮仓新型能源基地新的纸浆生产基地新的中药材及生物医药基地等。

可见,发展荒漠产业经济,能为荒漠化地区人民提供赖以生存和脱贫致富的物质资源,可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防治荒漠化的资金来源问题,既控制了荒漠化的蔓延,又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及碳中和)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可以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