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的家长满意!“双减”交出阶段性成绩单
来源: 科技日报 新华社 央视网 中新网
编辑: 何沛苁
2021-12-22 15:22:33
教育部12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97.3%的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满意

“学校直报平台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在21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双减”后,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各校在课后服务时间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详情

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学业质量。>>详情


线下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分别达83.8%和84.1%

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详情


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9小时

教育部22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

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问卷反映,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详情


“双减”政策背后,是怎样的教育改革指向?

回首2021年,“双减”无疑是热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5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月,这一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此后,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长学生到校长老师,无不随着政策实施作出或多或少的调整和改变。


福州仓山举行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展示落实“双减”政策以来的教育教学成果。(新华社照片)

“双减”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它是教育发展改革棋局上的重要一步。从这一步着手,要撬动的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构筑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圈。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推进“双减”,其目标是进一步校正教育发展方向,回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双减”为抓手,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理解了这一逻辑,就更能读懂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系列改革措施。>>详情


“双减”时代下的“我们”,当何去何从?

在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表示,2022年将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

在空前力度和持续高压下,继续观望等待不如调整方向,顺势而为。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要看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不再只盯着“分数”,而是对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上海市一名教师正在阅读根据“双减”政策及相关规定重新修订的作业管理制度。(新华社照片)

对学校和老师而言,要进一步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教学作为核心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布置作业时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同时,丰富课后服务项目,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对各地教育部门而言,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着力补短板、促公平,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放弃“打擦边球”或“等风头过去”的念头,果断转型,摆脱路径依赖,秉承教育初心,守好“有益补充”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