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达变异毒株蔓延多国,疫苗是否还有效?
来源: 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
编辑: 何沛苁
2021-08-05 11:58:37
去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拉姆达”,这种变异毒株自从在秘鲁被发现后迅速传播。6月14日,世卫组织将其归为“关注变种”(VOI)。目前,这一变种已经扩散至多个国家,在南美国家的传播率尤高,占整个秘鲁新增病例的约81%。那么,拉姆达毒株有何特点?疫苗是否还有效?

新冠拉姆达变异毒株或可逃避中和抗体

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生物学开放获取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刊文指出,新冠病毒的拉姆达(λ)变异毒株不仅具有高度传染性,而且有可能逃避中和抗体。在最新研究中,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研究人员称,拉姆达变种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传染性,而导致这种高传染性的“罪魁祸首”是该病毒出现的T61和L452Q两个突变,这两个突变改变了该变种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细胞受体结合的性质。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项研究迄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定拉姆达变种病毒感染细胞的活跃程度不亚于德尔塔变种——后者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传染性的毒株之一。研究还指出,RSYLTPGD246-253N、L452Q和F490S突变让拉姆达变异毒株可以对抗免疫性。其中,RSYLTPGD246-253N突变是拉姆达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中一种独特的7个氨基酸缺失突变,负责逃避中和抗体,专家将这种突变描述为“独特”的突变——只存在于拉姆达变种病毒中。

另据拉美社近日报道,RSYLTPGD246-253N也被称为“安第斯突变”,为了中和具有这种突变的病毒变种,大约需要产生比中和其他毒株多1.5倍的抗体,这是因为N端结构域的大部分基因编码区序列消失了,而抗体通常在这个位置与可能进入细胞的刺突蛋白结合。>>>详情


新冠变异新毒株“拉姆达”引关注

2020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拉姆达”。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这种新毒株可能拥有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变异,正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引起了卫生官员的注意。

“拉姆达”变种首次在秘鲁被发现后迅速传播。6月14日,WHO将其归为“关注变种”(VOI)。VOI变种指可引起社区传播、传播集群,或在多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一旦变异毒株出现传播力、毒力增强,或使现有检测、治疗方法、疫苗效果降低,其将被归为“担忧变种”(VOC),“德尔塔”就属于VOC。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在澳大利亚成为最新发现“拉姆达”的国家后,这个毒株已经扩散至多个国家,在南美国家的传播率尤其高,现在占整个秘鲁新增病例的约81%,邻国智利感染该变种的患者也达到新增病例的约1/3。而且,这种变种最近在英国突然出现。6月25日,英国公共卫生部报告了6例“拉姆达”变种病例,均与海外旅行有关。

“拉姆达”变种正在受到监测,因为它携带了一些可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突变。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拉姆达”变种的刺突蛋白中有7个突变。

WHO称,其中一些突变可能增加病毒的传染能力,或降低某些抗体中和病毒的能力。例如,“拉姆达”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病毒借此附着到人体细胞上)中有一个被称为F490S的突变。发表于《基因组学》杂志7月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F490S可能是一种“疫苗逃逸突变”,它既可能使病毒更具传染性,也可能降低疫苗产生的抗体识别变异的能力。>>>详情


科普|多地报告的新冠变异病毒拉姆达毒株有何特点







新冠变异病毒拉姆达感染症状是什么?疫苗是否有效?

最早在秘鲁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拉姆达”,已在多个国家出现。这种广泛传播的变异毒株有什么特点?感染症状是什么?疫苗对它是否有效?

已在多个国家出现

据报道,拉姆达毒株最初于2020年8月在首都利马报告,2021年4月以后的新增感染者中的检出率为8成。

目前,秘鲁新冠肺炎人均死亡率最多,每10万名居民中,有596人死于新冠病毒。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上发布的一份报告,造成高数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拉姆达突变体的出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已经在多个国家发现了拉姆达变体,变体包含许多突变,可以增加传染性和风险。

感染症状是什么?

据《印度时报》报道,拉姆达变异毒株的感染症状,似乎与新冠病毒的常见症状相同,例如:咳嗽、发烧、味觉丧失、嗅觉丧失、身体疼痛和气促。专家建议,密切监测这些症状,并根据需要咨询医生。

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拉姆达是“值得全球关注的变种病毒”,英国公共卫生部于6月23日,也将其描述为“正在调查的变种”。


资料图:纽约长岛犹太医疗中心护士展示美国首批新冠疫苗。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疫苗还有效吗?

许多科学家提到,拉姆达毒株的“不寻常组合”,可能使其更具传播性。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有七个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外壳上的凸起,有助于它附着并侵入细胞。

这些突变可能会促进拉姆达与细胞的结合,并使抗体更难附着以对抗病毒。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一项初步研究,着眼于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对拉姆达变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原始病毒相比,疫苗产生的抗体数量减少了2倍到3倍,但这并不是中和抗体的显著损失。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称,辉瑞和莫德纳等mRNA疫苗,可能对拉姆达变体仍然有效。>>>详情


德尔塔+、拉姆达……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值得关注

8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韩国国内近日首次检测出德尔塔变异株的衍生病毒"德尔塔+",传染性比德尔塔更强。


韩国首尔民众排队做核酸检测。图据海外网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显示,13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德尔塔变异株,而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卫生官员6月22日表示,德尔塔病毒"升级"变成了"德尔塔+",印度政府已"德尔塔+"列为"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OC)"。

"德尔塔+"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于今年3月29日在欧洲首次被发现。此后,在全球共发现了156个"德尔塔+"序列。根据追踪新冠病毒序列的国际毒株联盟数据,印度的首个"德尔塔+"序列于4月4日被发现,随后在六个邦共发现了八个序列。印媒报道称,印度首例"德尔塔+"感染患者为中央邦博帕尔的一名65岁女性,她此前感染新冠并已康复。

其实,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远远不止德尔塔这一种。早在今年2月份发表在《病毒学报》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流行至今,已演变出800余个不同亚型或分支。此前,世卫组织世界卫生组织5月31日宣布,把最早在英国、印度等国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的名称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包括Alpha、Beta、Gamma和Delta,属于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意味着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病例多、范围广,并有数据证实其传播能力、毒性强,或导致疫苗和临床治疗有效性降低。

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5月17日,Alpha占据全球变异毒株感染数的69%;Beta在2020年5月南非的样本中首次被发现,目前全球已有130个国家发现Beta相关病例,传染性较强,免疫逃逸能力非常强;Gamma变异毒株最早在2020年11月巴西的样品中被发现,是南美地区疫情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并已经传播到包括美国、英国、俄国在内的75个国家。

除以上这些变异株外,最早在秘鲁发现、目前已遍及南美洲的新冠变异毒株拉姆达(λ)近日也受到关注。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生物学开放获取预印本BioRxiv、尚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的拉姆达变异毒株不仅具有高度传染性,而且有可能逃避中和抗体。目前,这一变种已经扩散至多个国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