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科技日报聚焦世界5G大会>世界5G大会>正文

中国企业成为5G时代领跑者——专访日本信息通信权威吉田进教授

时间:2019-11-21 09:10:11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陈 超

图为 吉田进是京都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电子信息通信学会会长、日本学术会议会员。目前担任第五代移动推进论坛会长、日本总务省电波监理审议会会长等职,是日本信息通信领域权威人物。照片由吉田进教授提供

前日本电子信息通信学会会长、京都大学教授吉田进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的基础研究。他解释了数字移动通信中突发错误的机制,发明了具有路径分集效应的耐多重波调制方式解决方案以及分布式天线,并明确了其改善效果。在空间信号处理与时间信号处理相结合的接收方法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研究,他提出的网格编码同信道干扰消除均衡器的建议,揭示了快速空间分割多路传输系统的可能性。此外,他还对高速、高可靠性的数字移动通信进行了许多先驱性研究。

值此世界5G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吉田进教授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书面专访。

科技日报:什么是5G?5G为什么重要?对未来产业和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

吉田进:至4G为止,网络连接的对象仅是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用户,即对象是人。目前4G的签约数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人口,而下一个连接对象是人之外的目标物。自4G时代以来,物联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物联网深入普及,真正渗透到各个行业,带来时代变革的正是5G。也就是说,在5G中,包括各种传感器在内的与网络连接“物”将急剧增加。通过增强上行链路,不仅可以下载高清静止图像和视频,还可以顺畅地上传文件和视频等。

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整个空间密集分布的由5G网络积累的大数据,通过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将会给各个产业界创造新的价值和变革。我认为它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通过融合丰富多彩的技术和数据来创造新的价值,这就是5G。

在日本,不仅在城市,而且应在边远地区尽快引入5G,从而振兴边远地区的经济,通过5G来弥合城市与地方之间的差距。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科技日报:5G将为产业、经济乃至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但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开发5G却被打压,原因是什么?

吉田进: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集聚实力成长壮大,具有廉价制造高质量产品的能力,而且在研发方面也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现在已成为世界的领跑者。世界上一些大企业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施加压力,这就是现实。

日本在2G研究开发时代,即日本企业领跑世界最前沿的时代,美国以各种方式对日本进行了极限施压。此外,日本所谓非关税壁垒也成为摩擦的原因而受到强烈指责。

也就是说,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压力,证明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强大,也证明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得到了认可。我相信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能够抗衡这种压力的力量。我期待以这个问题为契机,通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透明的策略,获得世界的信赖,取得更大的飞跃。

科技日报:现在全球大型通信企业已开始6G的研发,5G与6G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吉田进:中国从今年开始,日本从明年开始实现5G商用。5G现在暂时将以覆盖4G网络的形式共存,建立纯粹的5G网络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只有当5G渗透到各个行业,并且许多行业都完成了创新性蜕变时,才能形成真正的5G网络。当然,研究人员认为到2030年前后将迎来6G网络时代,并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但是,6G描绘的前景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和共享。一般来说,具有5G特征的功能更加集成,从毫米波到兆赫频率的开拓、动态频率共享、与非蜂窝网络的协调、与大脑信息等生命信息的高度接口、触觉通信等的普及,出现具有飞跃性提升5G功能的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重新展现一个新的高度灵活、安全和强韧的网络,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支持。

科技日报:世界上5G发展现状和中国5G的进展情况如何?在5G领域中日如何协调合作?

吉田进:从世界范围来看,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5G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合作方面、自动驾驶和卡车列队行走方面正在与汽车行业合作,在其他众多行业,通过5G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来创造新的价值,为业界乃至社会带来革新,构建实证案例。我认为这是一个还需要不断努力的阶段。

中国的5G开发,在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作为世界领跑者提供高质低价设备和终端的同时,中国政府也认识到5G的重要性,并给予积极支持,因此具有极其优势的地位。为了5G在全球健康发展,希望中国积累更多发挥5G所具有潜能的事例,与世界各国联合构筑合作共赢的关系。

在中日协调方面,长期的人才交流极为重要。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中日专家学者的移动通信会议,进行共同研究等交流活动,加深相互理解。我期待在短期内,除了中日之间的技术交流之外,在5G频率方面加强协调。希望中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5G领域共同创造跨行业协作的成功案例。正巧,2020年将举办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这其中存在许多大好机会。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