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将再次调升多地防控级别 发现另一种变异新冠病毒
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23日表示,英格兰东部和东南部更多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级别将调升至最高的第四级。此外,英国发现另一种变异新冠病毒。
-
24小时、低温、空运……美运输新冠疫苗面临复杂挑战
外媒称,美国将启动疫苗领域下一阶段——运输物流,但在低温条件下将数百万剂疫苗运输数千公里的挑战相当复杂。
-
有新冠疫苗接种者过敏 英方提示引发美、加关注
英国8日开始大规模接种一款新冠疫苗,已经有人出现过敏反应。英国药品监管机构官员9日提示,曾有“显著”药物、食物或疫苗过敏反应的人不应接种这款疫苗。
-
俄再次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26日说,俄军当天再次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
美“太空班车”正式启航!SpaceX载人“龙”飞船顺利升空
当地时间15日晚19时27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夜色中,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4名宇航员搭载由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研发的载人“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
俄图-160M战略轰炸机换装新型发动机后成功首飞
俄罗斯图-160M战略轰炸机3日成功进行了换装新型发动机后的首次飞行。升级版轰炸机将于2021年开始供应俄军。
-
哈佛商学院将腾讯纳入案例,中国新文创被收录全球课程
1月14日,《腾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商业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并正式进入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该案例由哈佛商学院历时一年半撰写完成,系统阐释了腾讯新文创在数字文化内容生产方式、打造中国文化符号上的模式与实践。
-
俄向世卫组织申请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27日证实,已经寻求世界卫生组织给予俄罗斯新冠疫苗“卫星V”紧急使用授权并对这款疫苗做资格预审。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小行星可能在美国大选日前夕“光顾”地球
美国大选前,行星“撞”地球?多灾多难的2020年再添新“惊吓”: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观测,一颗小行星将在美国大选日前夕“光顾”地球,并可能与地球发生“摩擦”或“碰撞”。
-
后疫情时代共享经济 助力中英合作创新
——“2020中英生活方式周”在北京开幕在全球新冠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发展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如何着眼长远,深化中英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坚定双方长远发展信心正成为重要议题。
-
美国“龙”飞船载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2日返回地球,溅落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完成首次载人试飞任务。
-
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测试工作进展顺利
俄总统普京2019年2月发表国情咨文时说,俄研制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达9马赫,射程超过1000公里,可由水面舰艇和潜艇搭载和发射。
-
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倡议书:唯有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6月9日至10日召开,来自48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的160余位智库专家和媒体代表通过云端连线,围绕加强全球抗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云论坛发布了《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倡议书》。
-
加强国际合作!2020外洽会系列论坛 ——投资希腊国际在线论坛成功举行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在谈2020年1-4月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时指出,1-4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308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3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
-
全球疫苗峰会开幕 呼吁携手共抗疾病
约翰逊在开幕发言中表示,此次峰会是全世界携手共同抗击疾病的重要时刻,英国在未来5年里将继续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提供16.5亿英镑(约合20.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他呼吁各国加入筹款,携手开创全球卫生合作的新时代,共同为预防全球传染病暴发而努力。
-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与塞尔维亚达成多项共识
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5月28日上午,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率会员企业前往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双方就塞尔维亚基础设施、能源和环境等领域投资机会进行深入对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
-
仿白细胞微型机器人可在血管中快速逆行
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成功开发出一种与白细胞相似的微型机器人,并在磁场的导航控制下实现了在模拟血管中快速逆行,为将来通过微型机器人将药物运送到患者病灶深处铺平了道路。
-
俄罗斯将于6月24日举行胜利日阅兵
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说,俄罗斯将于6月24日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
-
抗癌机器人能在血管里“跑酷” 直径小至3微米 每秒移动600微米
近日,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从白细胞中得到灵感,研发了一款可携带药物进入血管的微型机器人。该机器人的直径在3~7.8微米,相比之下,人类红细胞的直径为8微米。工作时,该机器人进入癌症病人的血管,逆着血液流动方向移动,每秒可以移动600微米。找到癌细胞后,在特定的紫外线刺激下,机器人可以释放药物。
-
国际合作为新冠疫苗研发生产提供“加速度”
当前全球都在期盼新冠疫苗早日研发成功,而国际合作可以为疫苗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加速度”,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疫苗制备、生产和分发都是如此。来自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营利机构、企业等方面的广泛国际合作,能够促进疫苗快速可得,有助于疫苗问世后在全球范围的公平可及。
-
美加研究机构学者说推行新冠“免疫证书”可能效果不好
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机构的学者21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评论说,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一些国家设想用发放“免疫证书”的方式调整防控措施,这不会取得想要的效果,甚至会带来更多问题。
-
卢旺达:机器人助力抗疫
卢旺达5月19日启用一批智能移动机器人,助力抗击新冠疫情。这些机器人每分钟能为50至150人检测体温,还具有向病房传递食品和药物、捕捉病人异常数据并通知值班人员、面部识别和保存病人医疗记录的功能。
-
世卫大会开幕 谭德塞呼吁全球团结抗疫
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18日开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再次呼吁全球团结协作抗击新冠疫情,称世界并不缺乏抗疫所需的工具、科学或资源,缺的是对使用这些工具、科学和资源的持续承诺。
-
《柳叶刀》:美政府边缘化疾控中心将危害全球公共卫生合作
新一期英国科研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说,美国政府不断边缘化该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做法会损害全球在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这一负面效应正如美国暂停缴纳世界卫生组织会费一样。
-
全球电影院何时恢复营业?多部大片改为网络播出
最近,随着疫情形势放缓,多个国家正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全面暂停的电影院也有望重新开门营业。不过重启的时间从5月中旬到8月不等,对于电影业来说,这或许是个缓慢的开始。
-
俄罗斯确诊病例数超23万
据俄罗斯防疫指挥部12日消息,过去24小时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0899例,累计确诊232243例。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全俄新增死亡病例107例,累计2116例,病亡率0.91%;新增治愈3711例,累计43512例。截至目前,俄罗斯累计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超过580万人次。
-
普京宣布俄将逐步解除限制措施
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宣布,俄罗斯全国性统一休假结束,将逐步开始解除限制措施。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8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1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8万例。
-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警惕新冠疫情反弹
随着多国近期逐步放松新冠疫情管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11日呼吁各国保持对病毒的警惕,以便在出现病例回升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400万例
世界卫生组织11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00万例。
-
巴基斯坦新冠确诊病例超3万例
巴基斯坦卫生部网站10日晚更新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与9日晚公布的数据相比,该国新增确诊病例1598例,累计确诊30334例;新增死亡病例23例,累计死亡659例;新增治愈病例254例,累计治愈8063例。
-
俄军机器人作战平台搭载新装备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未来研究基金会副会长维塔利达维多夫透露,俄军“记分员”机器人作战平台将搭载攻击型无人机,既能出动执行侦察任务,又能发起攻击打击目标。
-
英国“解封”拟分三步走
英国媒体6日报道,英国政府计划分三阶段逐步解除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限制性措施。
-
印度孟买一监狱上百人感染新冠病毒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官员7日说,该邦首府孟买一座监狱上百人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
一名在白宫工作的美国海军人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美国白宫7日证实,一名在白宫为总统特朗普和总统家庭服务的美国海军现役人员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
美国流感病人中有多少是新冠患者
新华社华盛顿5月6日电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遗传学家埃里克·托波尔4月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提出疑问:“究竟有多少被误认为是流感或肺炎患者实际是新冠患者?”托波尔的疑问也是公众的疑问,美国新冠患者统计数据中漏掉了多少被判断为流感的病人?
-
特朗普不戴口罩视察口罩厂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5日视察西南部亚利桑那州一家医疗口罩工厂,但他没有戴口罩。
-
综合消息:俄单日新增病例数依旧破万 中亚国家筹划放松管控措施
综合新华社驻亚欧地区记者报道:俄罗斯新增新冠病例数5日依旧破万,但病亡率较低。乌克兰疫情有进入峰值平台期迹象。中亚国家防控形势较稳定,正筹划逐步放松管控措施。
-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相信中国开展新冠病毒动物来源研究的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世卫组织了解中国正在开展一系列针对新冠病毒动物来源的研究,相信中国的研究能力。
-
美国新泽西州一市长称其去年11月感染新冠病毒
美国新泽西州埃塞克斯县贝尔维尔市市长迈克尔·梅尔哈姆日前表示,他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他相信自己是去年11月感染新冠病毒的。
-
普京宣布俄罗斯全国放假延长至5月11日
据克里姆林宫网站28日消息,普京当天就抗击新冠疫情与相关部门官员和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举行会议。他宣布俄罗斯全国放假延长至5月11日,并要求各地继续严格遵守当前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
-
特稿:SOS!新冠疫情“非洲保卫战”须提前打响
根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4月25日,非洲大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422例,相比上一周增加45%。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已警告,拥有13亿人口且集中最多发展中国家的非洲大陆可能成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下一个“震中”。
-
世卫组织: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达2720458例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6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4886例,达到2720458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018例,达到189080例。
-
联合国感染新冠病毒员工人数升至249人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22日说,联合国全球系统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员工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1日有249人确诊感染,其中3人死亡。
-
《柳叶刀》子刊:新冠肺炎患者出现胃肠症状更易发展为重症
在昨天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形势总体向好,现在有7.7万余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4%以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透露,目前看大部分复阳的患者都没有症状。
-
西班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13万 首都马德里仍最严重
当地时间4月5日11点30分(北京时间17点30分),西班牙卫生部发布西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数据:累计确诊130759例,仍居欧洲之首、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重症6861例;累计死亡12418例,累计治愈38080例。
-
西班牙新冠肺炎疫情肆虐:ICU告急 失业人口激增
疫情最严重地区仍为首都所在马德里大区,以及重要城市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分别累计确诊34188及23460例;尤其马德里大区因新冠疫情已累计死亡4483例,死亡率高达13.11%。
-
最新:西班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11万
截止目前,西班牙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110238例,累计死亡10003例,累计治愈26743例。疫情最严重地区仍为首都所在马德里大区,以及重要城市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分别累计确诊32155及21804例;尤其马德里大区因新冠疫情已累计死亡4175例,死亡率高达12.98%。
-
西班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球第三
截止当地时间2020年3月30日15时,据西班牙卫生部统计,西班牙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85195例,超过中国累计确诊人数,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意大利。
-
东京奥运会确认开幕时间:2021年7月23日
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30日联合宣布,推迟后的东京奥运会举办时间是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东京残奥会举办时间是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
-
又是蚊子惹的祸?
美国惊现致命病毒 或引起人类脑肿胀据CNN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自治县的一位官员近日表示,该区东部马脑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这种由蚊子传染的病毒有着极高致死率。
-
第四届材料工程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于重庆举办
2019年7月18日至20日,第四届材料工程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在中国重庆成功举办。
-
美军方拟让“虾兵蟹将”充当水下间谍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军方正计划将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变成水下间谍,利用这些“虾兵蟹将”的传感能力来捕获传统技术可能遗漏的信号,帮助监测敌方船只在海洋中的活动。
-
“干细胞间竞争”帮你维持皮肤“年轻态”
英国《自然》杂志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老化研究称,日本科学家发现由一种胶原蛋白驱动的“干细胞间竞争”,对于维持“年轻态”皮肤至关重要,他们同时还鉴定出了可能代表一种全新抗老化干预手段的化合物。这项成果标志着皮肤再生和抗老化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
-
新奇生物:产生叶绿素但无光合作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种可产生叶绿素但不参与光合作用的生物体——“corallicolid”,其存在于全球70%的珊瑚中。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有望为人类更好地保护珊瑚礁提供新线索。
-
“行星狩猎”,AI已经出手
在不间断探索广袤太空的过程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越来越意识到:获得的数据实在太多了!
-
【国际要闻回顾】银河系中央存在两条能量逃逸通道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银河系中央发现了2个X射线羽流,他们形象地称之为“银心烟囱”,其高度超过500光年,正是银河系释放其所有能量的“排放口”。
-
【国际要闻回顾】柯伊伯带千米半径天体首次现身
70多年前,科学家预测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存在半径为一千米到几千米的小天体,但一直未被观测到。现在,日本天文学家首次在柯伊伯带发现了一颗半径为1.3千米的天体,填补了行星形成过程中“缺失的一环”。
-
【国际要闻回顾】全球第二例HIV感染以缓解病例出现
英国《自然》杂志3月6日发表一项重要传染学报告,英国科学家团队报道了38年来全世界第二例“稀世奇迹”——经干细胞移植后HIV-1感染得以缓解的病例。到目前为止,患者的病情已经缓解了18个月,其表明“柏林病人”并非异常个例,治愈奇迹或将诞生。
-
【国际要闻回顾】小行星“贝努”存在丰富的含水矿物质
英国《自然》及其旗下杂志同时发表了7篇论文——OSIRIS-REx航天器重要初期探测结果返回,来自至少5家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发现了近地小行星“贝努”(Bennu)出人意料的表面特征,证实其表面存在广泛而丰富的含水矿物质。最新发现证实了地面雷达和光变曲线的一部分观测结果,带来了有关“贝努”起源的线索。
-
【一周国际要闻】“CRISPR工具箱”又添一利器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报告了一种能调控人类基因组的新型酶CasX,其编辑功能与先前已描述的CRISPR-Cas系统都不同,为人类的“CRISPR工具箱”再添一员。
-
【一周国际要闻】科学家发现海王星最小卫星
“地外文明搜寻计划”(SETI)团队发现了一颗此前从未曾观测到的海王星卫星,这也是海王星最小的卫星,其被命名为“马头鱼尾怪”(Hippocamp)。这意味着海王星总共有14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