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2020-11-11 11:17:45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杨伟民:尊敬的陈德铭主任,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十五届清华公管学院的高层论坛。小涓院长原来让我解读“十四五”规划,但现在没有公布,所以也很难解读。我主要讲讲“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的建议,这是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建议总结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的成就,指明了“十四五”期间建立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重要战略举措。这和2035年的目标相结合,所以也讲了2035的远景目标。建议凝聚全党与全社会的共识,是“十四五”时期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纲领和宏伟蓝图,也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基础之上,国务院制定更加具体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各地区编制本地区的“十四五”规划,然后有关部门还会就重点领域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最后形成比较完整的“十四五”规划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制定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我觉得“十四五”规划在我国规划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为什么这么说?从三个方面讲为什么它是里程碑意义的规划。

第一,“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规划。也就是说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从六五一直到十三五都是围绕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只有“十四五”才开始,因为小康社会建成了开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规划。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步都实现了,第三步从本世纪到本世纪中叶,本世纪中叶跨50年,所以到2002年党的十九大奋斗前20年和后30年,前20年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以后改成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始是2002年党的…。当时提的重要目标之一,早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前一阶段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状况,重新提了一个目标,人均GDP20年翻两番,这两个目标已经实现。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居民收入和GDP十年翻一番,原来翻两番,现在两个翻一番。由于今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GDP翻番的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但不是不可能,现在得看四季度的增长。居民收入没有问题,应该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主要就是看全面两个字,怎么衡量全面?就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5个主要的指标,它是反映全面性的。那里经济增长是其中一个指标。25个主要指标来看,应该说“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即将完成,25个主要指标基本都能实现。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不断丰富小康社会的内涵各目标,十九大提出重点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几千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到今年底即将彻底消除。我们国家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和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北京的天气就可以看出来。十三五规划关于生态环境的主要指标,GDP增长速度慢了,其它的目标都可以实现,而且很多都提前实现。我国的风险总体可控,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的财富没有缩水,这是防控金融风险最主要的手段。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先后提出的目标要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对十三五的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有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了第一个。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十九大对我国本世纪后三十年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做了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规划,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一个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开局是非常重要的,开局也是最难的,所以“十四五”规划从这方面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

第二,“十四五”规划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挑战的规划。历次五年规划比较,我参加九五到十三五的规划,“十四五”与历次五年规划相比较,“十四五”最大的难点就是国际环境问题。“十四五”面临的国际环境应该是最复杂,变化最快,变化最大。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两个前所未有。其中,美国对我国的经济、贸易、科技等打压和遏制在持续升级。我们国家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展示着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也使美国对我国的施压更加变本加厉。美国干预下,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的挑战,甚至倒退风险。动摇世界经济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基础正在动摇。基于效率的经济全球化,刚才陈德铭讲了很多,其实主要是基于效率的经济全球化,现在面临更多基于安全性的重建。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刻调整当中,全球性的议题更加多元化,全球博弈更趋复杂,达成共识的难度明显增大。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期间可能面临的一系列新趋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国家面临全新的战略机遇,我们有出色的领导力,强大的凝聚力,高效的动员力,坚定的执行力,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力。还有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强大动力,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制造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与配套能力,有最勤劳,最庞大的人力资源。有14亿人口支撑强大国内市场,只要我们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我们就可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争得主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众创,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战役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实现了转正0.7%。在全球经济体经济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反映出我国经济强劲的韧性。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环境下,我们还是不可能完全的独善其身,经济还无法完全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目前的经济恢复还不均衡,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的失衡有所强化。“十四五”前期,至少是明年仍处于疫情冲击的修复期,我们必须修复消费力,消化失业率,降低企业死亡率,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十四五”规划就是在这样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环境中谋求我国发展的规划。是一个既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又要从疫情当中走出来,还要启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划,所以“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第三,“十四五”规划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该说是“十四五”规划最大的亮点。如果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话,我觉得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美国对我们的战略遏制不断升级,以及国内经济循环面临不少堵点的情况,我们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然的选择,是我们主动选择,而不是被迫被动的选择,不是别人让我们这么做的,是我们自己要这么做的。“十四五”规划是国家发展的行动纲领,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备纲举目张的基本定位。发展格局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了解现代的发展格局是什么样。

我主要借助国家统计局2017年投入产出表谈几个格局的状况,由此得出政策的方向。供给与需求的格局,供需均衡是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2017年我国总供给97.2万亿,也就是总产出减中间投入,再加上进口,总需求是投资消费加投资加出口,也是97.2万亿。一看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平衡的,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不考虑进出口的话,国内总供给,总产出减中间投入比是82.32万亿,国内总需求是国内投资加消费是80万亿。国内的总供给不加进口是大于国内的总需求,多了1.45万亿。如果今后国内需求的增长慢于国内产出的增长,出口受阻不会有这么高的速度,多出来的产能变成了过能产生,这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最大的特点,贸易增长低于全球GDP的增长。总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库存和出口。投入产出比看,最终使用的结果是用于居民消费的占32.95%,政府消费12.7%,投资占36.9%,库存是0.55,出口是16.85%。最终使用的其实就是一个需求结构的反应。我国投资需求占比很高,除了出口需求以外,投资需求占37%,国内消费需求比重太低。供给与需求格局的问题主要在哪里?在于居民消费需求过小,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使居民消费的增长快于产出增长和其它需求的增长,提高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生产很多的GDP,只有33%是用于消费的。分配与支出的格局,需求取决于收入,…收入分配格局有关系。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劳动者报酬占…折旧占13.4%,营业盈余占23.6%。劳动报酬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居民消费主要靠收入,收入主要在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有42万亿,占GDP51.4%。但居民消费是32万亿,占33%,劳动报酬占比大于居民消费的占比多出10万亿,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国家投入产出表,以及分配格局计算劳动报酬这么算。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包括劳动者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疗卫生费,包括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也包括住房公积金等等,还包括了个体经营户的经营利润。这里的很多项目,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等等,其实是不属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不能支配,就不能拥有自己的消费。按照国家统计局另外一个统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人均2.6万元,当时人口13.9亿,总收入36万亿,占GDP44%,小于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2019年居民收入3万元,总收入42万亿,占99.1万亿GDP42%,比2017年开始下降。按照居民收入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2013年72.2%降到2019年65.2%,六年减少接近7个百分点。如果保持2013年的消费率,2019年的消费可以多增加18万亿。现在是41万亿,还包括服务消费,如果加上以后前面说的消费缺口就不存在了。居民消费下降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高房价和高房贷。可见分配与支出格局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和居民消费率下降。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提高国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通过减轻高房价、高房贷压力,提高居民的消费率。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刚才讲了消费与支出、分配,其实居民消费比例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是不太相匹配的。我国投入产出表149个行业,最终用途有68个行业是消费型行业,22个是投资型行业,58个属于出口型行业,1个属于…。比较各行业的进口依存度会发现也是149个行业,该行业进口占该行业总产出的比重对比就可以发现,很多属于消费型的行业,同时进口依存度也很高,说明这个行业国内消费需求与供给不足。比如水上运输,用于消费比重是82%,进口依存度高达131.86%。说明水上运输国内供给严重不足。…59.26%,进口依存度83.6%。住宿、新闻出版、文化和体育都是消费行业,但这些行业进口依存度都在10%-30%之间。日用化学品属于消费品行业,80%是用于进口的,但进口依存度…,说明化妆品大量进口。进口依存度高,说明国内的…居民旅游的需要,教育医疗也是属于典型的消费型的行业,但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体检,看病等等,说明我们优质的教育医疗是不足的。

我上面说的行业都不是因为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我们有需求而没有生产出来,所以总量上我们国家总产出是大于国内总需求的,但消费和服务的产出结构与消费结构不适应,很多领域有消费,没有供给。可见生产与消费格局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及其消费升级变化的趋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消费品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提高消费品产业中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占该行业总产出的比重。

国内与国际的循环。我国的经济已经深度的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国际经济循环也离不开中国的经济循环。可以从三个递进的视角来验证刚才说的话,要生产就需要进口。各国之间贸易60%-70%都是半成品,这和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我国也是一样,2017年我国14.9万亿进口当中,用于中间投入也就是说用于生产占76.09%,比全世界的比例高。用于消费的占12.47%,用于投资9.3%,用于库存1.34,再出口占1.12。可以看出我国生产与进口关联比消费与进口关联更加紧密。如果少进口一点猪肉,最后就是每人少吃几口的问题。但如果不进口大豆,影响的是整个猪行业。石油加工进口中间投入占…,也意味着30%的车跑不起来了。要进口就需要出口,我国农产品、石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进口额2017年2.25万亿,电子元器件进口2.2万亿,这些进口占149个行业进口的31.5,1/3是这几个行业。这些产品的进口必须用4.5万亿的支撑杠杆,就是进了4.5万亿,但必须得出4.5万亿。产品换回来,大豆、原油、铁矿石和器件。我国靠什么出口,靠什么换这些大豆,靠纺织服装,轻工金属材料,电子和机械设备。纺织是消费型的行业,但出口比重占77.6%,造纸出口占79%,…。我们必须保持出口产业的竞争优势,保持产业产能大于国内消费格局,否则那些东西换不回来。要出口就需要进口,有些出口行业又是进口依存度高的行业,也就是所谓的大进大出的行业。金属化学原料出口占最终使用96%,进口依存度17.8,合成材料出口94,进口依存度是29。文化办公,以及其它的设备,输配电,仪器仪表等等都是这样。这些行业之所以能够大量的出口,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建立在大量进口基础上。我们不能简单的去否定大进大出,而是要在统筹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进口必需品基础上进行细分。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离不开。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不开放,不是什么都自己生产,而是坚定的扩大开放,不断的扩大开放的领域、范围、深度。国内循环为主体不是减少出口数量,而是要相对减少出口在最终使用比重,进口在总供给的比重。继续当好世界工厂,我们不能不当世界工厂。争取当上世界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那些我们持开放包容态度,而某些国家不开放,对我们断供,我们通过创新实现自主可控,保障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对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对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做出重要的影响。我们不出口影响全世界的产业链,对资源型的行业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保障供给安全,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降低消耗强度,相对减少资源消耗的总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战略定位,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李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