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钢:中国智慧港口“推门人”

2022-10-04 11:11:4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健高 宋迎迎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九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万吨巨轮云集,桥吊高耸林立,自动导引车往来不息。数千个集装箱或装或卸,行云流水,快速精准。高效运转的偌大码头,却难觅一个工作人员的身影。

这背后,离不开“连钢创新团队”的集智攻关。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推门人”的张连钢就是该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张连钢眺望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集团供图

科技报国 承担使命担当

2013年,青岛港立项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彼时,自动化码头技术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中国虽是港口大国,在这个领域却是一片空白。

“集团的部分股东担心投资打水漂,明确表示不同意自主研发,要求直接购买国外的成熟方案。”张连钢回忆道。

张连钢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场。山东港口集团供图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买,不仅要接受国外企业开出的天价,还要接受软硬件捆绑销售、所有关键技术不公开等条款,这就会造成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不买,意味着从零开始、艰苦探索,甚至承担失败的风险。

“两条都是‘死’路,与其受制于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被国外卡‘死’,不如放手一搏,自主攻关拼‘死’!”抱着“向死而生”的决心,正处于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组建起创新团队自主设计建设自动化码头。

项目的起步异常艰难: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去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学习,也是碰一鼻子灰:不让下车、不让拍照、不让近看,提到技术问题,对方更是三缄其口——一道道难题如大山般横亘在面前。

面对艰难困苦,张连钢没有气馁。他深知:共产党员向来是不怕困难的。现在,一个科技报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必须全力以赴。

张连钢(右一)在码头与同事们交流。山东港口集团供图

攻坚克难 啃下研发“硬骨头”

“你要干一件从来没有干过,甚至是基本没怎么见过的事情。”张连钢说,面对中国在自动化码头领域一片空白的现状,面对西方公司的技术封锁,最难的是从零开始,进行系统性的创新。

3000多次讨论会,40多个进出闸口布局方案,7000多个测试案例,十几万次的测试……张连钢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只用了15个月就拿出了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

“当时就一个信念,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啃下自动化码头这块‘硬骨头’。”张连钢说。

凭着一腔赤诚,张连钢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坚克难,仅用3年半就完成了国外常规8到10年才能完成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任务。2017年5月,胶州湾畔崛起一座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大型机械防风“一键锚定”装置、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诞生在中国人手中。

2019年11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张连钢带领团队推出了“氢+5G”智慧绿色发展新模式,再次为全球港航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轰动了业界,先后有60余个国家的宾客前来参观考察。有的外国同行还提出到作业现场看看,并且希望能够拍照、录像。

“给他们看,让他们拍!”张连钢充满自信地说。他知道,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他们带不走;共产党人拼搏奉献的精神密码,他们带不走!

张连钢(中)在码头与同事交流讨论图纸。山东港口集团供图

创新不止 九破行业纪录

国外自动化码头的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在每小时20个自然箱。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开港,便创造出26.1自然箱/小时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的最高作业效率。2017年12月,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39.6自然箱/小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此后,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然成为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粉碎机”。今年6月28日,该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18自然箱/小时,第九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之后,相比于一次次刷新的纪录,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整个系统的不断优化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张连钢告诉记者。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张连钢的干劲更足了。如今,他带领团队开始了新的自主创新之旅,向着自动化码头三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奋力攻关。

“科技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攀登科研高峰、破解发展难题,才能无愧于党、不负于己。”张连钢如是说。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