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新区“智改数转”,新赛道上跑出高速度

2022-09-23 17:25:4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过国忠 柳鑫 孙嘉隆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柳鑫 孙嘉隆

今年7月,工信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江阴高新区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16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全国第37名,较2021年上升5位。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园区智慧化转型升级,奋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智能制造示范区、现代产业样板区,为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国际化园区增添新动能。”9月22日,江阴市副市长、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推进数字赋能,找准转型升级的最优路径

“十四五”发展的五年,是江阴高新区“再塑地位”的突围期。

如何在发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顾文瑜看来,全区上下必须要积极抢抓数字风口,真正把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抓当前、谋长远的重点工作抓牢抓实,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强高新区发展的新动能。

江阴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支持工业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系列政策,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按照《江阴高新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未来三年,江阴高新区数字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目标力争达500亿元以上。

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江阴高新区除了不断打造“惠企政策”升级版,还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提质增效。

江阴高新区通过政行企合作成立的新制造学院实训中心,广泛开展数字化人才培训和智能化诊断服务,已在线上线下培训1500人次,组织60多家企业利用无锡市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自我诊断。

此外,该区重点引进了爱波瑞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行业领军服务机构和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及时、精准提供智能制造相关的技术咨询、解决方案、人才培训、企业诊断等服务。其中,爱波瑞、海澜智云入选2021年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平台。

如今,江阴高新区还重点打造了智慧云项目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强化对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该平台上线投运后,园区职能部门走向高效智慧的管理,有效简化了项目管理工作难度,实现平台项目全流程管理、监管和服务。

用江阴高新区经发局局长张晓华的话来说,平台的建立解决了以往费时、费力难题,改变了项目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在不同部门间共享、互换的局面,大大提升了日常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合力推动项目的进展。

现在,工作人员只要打开平台,就可以对高新区各个项目的信息、进度、任务进行实时查看、管理。智慧云项目服务平台不仅是江阴高新区加强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江阴高新区着力建设智慧园区的重要项目之一。

目前,江阴高新区正在加快“智慧园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旨在进一步强化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打造一批“标杆”,让更多企业“敢转”“愿转”

顾文瑜认为,江阴高新区土地空间小、要素资源紧,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是不得不走、必须走好的新“赛道”。

尤其对于以制造业立命的江阴高新区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必答题。

“我们努力以企业的大转型推动结构的大优化,以效率的大提升推动能耗的大减量。近年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星级上云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标杆版’‘标准版’‘适配版’多元化解决方案,让更多企业‘敢转’‘愿转’。”顾文瑜说。

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着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招引智能化重点项目、培育数字化试点示范等十大行动,以政府侧投入牵引撬动企业侧投入,持续完善“免费诊断+投入补助+创牌奖励+产出激励”等支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服务、资源有机衔接,全面推动“智改数转”。

目前,江阴高新区已有13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实施数字化改造后,平均用工减少16%、运营成本降低19%、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4%、生产效率提高23%,数字化转型效果提升明显。

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双跨类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对象2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1家。

预计到2023年,全区将新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和省星级上云企业20个以上,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贯标认证企业和省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20家以上。

数字化大提速,成为“江阴智造”的“新引擎”

智能车间、数字工厂已成为江阴高新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2021年,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31亿元、同比增长4.2%。

日前,千亿级企业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传出好消息,旗下兴澄特钢打造“钢资产流转的全过程数字化平台”,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钢铁企业。

“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已经在兴澄特钢真实可见。”该企业副总经理王永建说,兴澄特钢能源管控中心通过人工智能、MPC控制、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能源的数字化管控,仅水电气消耗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上千万元。

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产品品质。兴澄特钢综合运用“物、大、云、智、移”技术,依托数字化平台对28820个一级采集点、18个全工序95%的数据自动跟踪和采集,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终身、全产业链溯源,设备综合效率提高了20%以上,质量追溯周期从8小时降至1秒。

天江药业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特性和生产特点,通过行业经验积累与沉淀,打造出了贯穿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全过程智能制造管控新模式。

天江药业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车间基础上,新建立体化智能分拣仓库,搭载大容量数据云服务器(私有云与公有云),大力推展“智能化药房”模式,设立跨区域协同智能配送中心(云药房),MES、NCERP、SCADA、LIMS、QMS、WMS等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涉及全流程业务管理,从而实现仓储物流的智能化管理,企业生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生产设备工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质量控制与保证为核心的产品质量管理,工艺参数和质量属性的关联分析。

作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开创和智能化领跑企业,天江药业全面融合传统中药与现代质控方法,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与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项目,将智能控制、智能物流仓储、智能配送等先进的核心技术装备应用于高品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制造过程,构建全产业链中药配方颗粒数字化生产车间,拥有相关专利、软件著作60项。

去年以来,天江药业结合生产质量精益管理要求,持续提升中药配方颗粒全过程质量管控生产水平,开启基于“天江云”大数据挖掘的智慧管理和决策的新管控模式,确保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安全有效,已成为江苏省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生产的标志性企业。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