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9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开幕,宣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希望各方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平台和本次论坛,共谋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之计,加强国际合作,合力为落实2030年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开幕(中科院空天院供图)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实质举措
“中心的成立是中国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实质举措,为全球科学家参与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说道。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论坛开幕式上视频致辞,充分肯定中国设立中心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对全球推动科技创新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需求,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基础上,建设多学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云服务系统平台,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估体系,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联合国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科技支撑。”郭华东指出。
中心有五大任务,分别是研发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开展可持续发展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研制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智库、提供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培训。
郭华东表示,中心将瞄准科技创新促进SDGs实现的重要方向,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高端科技智库,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落实中提出中国解决方案。
地球大数据可为实现SDGs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成员国通过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为核心内容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然而,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正在成为SDGs实现的主要挑战,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SDGs如期实现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郭华东坦言。
“地球大数据是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不仅具有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相、多尺度、非平稳等大数据的一般性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时空关联和物理关联,以及数据生成方法和来源的可控性。”郭华东说,目前广泛用于 SDGs 研究的地球大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数据、传感网络数据、轨迹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观点和行为数据、交易数据及调查数据等。
从地球大数据在SDGs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地球大数据能够通过生产新的数据集,从而进一步提高监测指标的覆盖范围,并可提供更及时的数据以填补和重构时间序列的空缺,在此基础上,得到时空分辨率更精细的SDGs指标监测结果。
“总之,地球大数据可促进理解地球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发展演进过程,可为实现SDGs作出重要贡献。”郭华东说道。
中心是科技创新促进SDGs实现的推动者
郭华东透露,中心未来将致力成为地球大数据支撑SDGs实现研究的引领者。“中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新兴科技,加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深入理解地球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发展演进过程,开拓地球大数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范式。”郭华东说,中心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 SDGs大数据方法的传播者。
通过支持和发展“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中心将不断加强数字丝路国际卓越中心建设,构建形成共同研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SDGs大数据合作开放基地,并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国际卓越中心为支点,形成具有不同区域优势和研究特色的、辐射周边地区的 SDGs 大数据合作网络。
郭华东表示,中心还是科技创新促进SDGs实现的推动者。中心建立全球SDG 指标监测与评估体系,为把握 SDGs 实现的总体进程,定量解读全球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具体SDG 指标上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此外,中心研制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系统”在论坛开幕式期间发布。该系统是国内首个面向SDGs的大数据云服务基础平台,为公众、科研人员及决策者等不同用户提供一站式SDGs服务和数据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