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怎么啦?气象专家来解答

2021-06-24 22:45:5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志伟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今年5月,像湖北等地降水偏多,可6月以来绝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且不只一段的出现持续高温,农民朋友说今年梅雨怎么啦?记者采访了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

黄智敏说,湖北荆州市5月10-17日阴雨持续了8天(有6天日平均气温22.2-24.4℃)接着又连续12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下。曾经在10日宣布入夏,又不得不再度回到春天。

6月以来,7-9日一些地方最高气温达35℃左右,部分地表最高温度达50—58℃,尤其是15-17日出现了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达30℃以上,最高气温连续3天35℃以上高温,可18-20日出现了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23℃或以下的低温。令人诧异的是,只有个别地区有3天或以上降水。由于正值早稻孕穗到抽穗扬花期,若未采取灌水调温者,无疑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热、冷害,将导致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

江汉平原4月初播种5月移栽的早稻正值抽穗扬花 费强 摄

黄智敏说,从前段天气状况看,梅雨属非典型状况。根据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显示,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梅雨天气开始出现了"非典型"的特征。

2009年,黄智敏就“非典型”梅雨带来的影响发表过文章。曾经指出其一,早稻“高温不实”或者“高温逼熟”。最高气温极易连续3天或以上高于35℃,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产区来讲,早稻正值抽穗扬花到灌浆充实期,容易引起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或者因高温逼熟,使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

其二,干旱与渍涝均可能发生。由于梅雨期短、降水少则会引起干旱。其范围不大的强降水(群众所说的砣子雨)却屡有发生,对渍涝的防御亦不可放松;

其三,可能出现盛夏冷害,引起中稻结实率下降;棉花早衰,产量降低。

在6月过早出现高温年份,易在盛夏出现“小暑一声雷反转成黄梅”的“二度梅”,或者热带低压活动一般较为频繁,阴雨天气或因台风登陆后减弱为的低气压,西侧偏北风引导冷空气南下,在阴雨期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或以上低于22-23℃的低温,使中稻孕穗或者抽穗扬花期遭遇冷害,导致结实率下降。也会引起棉花早衰,产量降低。因此,对“非典型”梅雨应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采取有效对策。

“然而,但愿今年梅雨属时段性非典型,由于今年副热带高压5月中旬以来就显得有些偏强,只是位置有所偏东,但近段已偏弱其脊线偏南,未来或会再度调整,梅雨将转典型。”黄智敏说,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南方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50~90毫米,其中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局地超过300毫米。

26日至7月1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未来11-20天,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大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00毫米,江南北部和西部、江淮、江汉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20~180毫米,局地可超过250毫米;长江中下游等地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八成;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7月4-6日和9日前后。

基于上述,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农业上就应该主防渍涝了,尤其是局地洪涝。

责任编辑: 何沛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