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经开区: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氢能产业形成先发优势

2020-10-18 09:44:4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过国忠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携手加速建设长三角“氢走廊”。10月17日,由上海、江苏、浙江等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发起的长三角(宜兴)氢能产业联盟,在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居亮说:“今后,我们将借助联盟这个良好平台,加强与各方在氢能产业领域的全面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动长三角(宜兴)氢能产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

魏居亮介绍,氢能源是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绿色清洁、循环再生等优秀特质。近年来,全球氢能产业化、市场化明显提速,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氢能发展路线图,相关应用技术日趋成熟,相关成本显著下降,逐步接近与油、气、煤等传统能源竞争的市场临界点。因此,率先在氢能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无疑将占据未来能源和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看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聚集了大批氢能方面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引领作用,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氢能产业集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推动着全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今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长三角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和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发展共识,合力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布局和规模化应用,加速打造长三角“氢走廊”。目前,上海、江苏 、浙江等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性的支持政策和规划,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仅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光伏、风电、核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体系,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天津中环、中广核、中国华能等重点央企国企,也均在宜兴布局产业、新上项目。

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灵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煤制化肥企业,年产百万吨尿素及合成氨,氢气产量足、纯度高、成本低;江苏新源动力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的技术优势,在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动力总成的产业化制造等领域深耕多年。

去年,国家电投江苏公司、银环集团等企业合作,计划在宜兴投资50亿元,共建清洁能源(氢能)产业园,布局新上分散式风电、加氢站、公交、物流运输示范线以及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等项目。

国家电投集团已拥有氢燃料电池自主核心技术,并完成百千瓦级产品开发,与中国商飞集团联合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于2019年3月成功试飞,与中车集团联合研发的氢能公交于今年1月2日在宁波下线 ,并计划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在北京推广1000辆氢能公交车。

“我们自进入宜兴发展以来,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极具太湖流域特色的‘水陆同行、车船并举’的差异化氢能发展应用新格局。接下来,将着力突破船用制氢、储氢、能量管理、动力控制等前端应用技术瓶颈。其中,氢能源动力江海直达船舶研发科技项目,已在集团公司立项。”魏居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就在宜兴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银环集团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院校,在氢能领域也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我们已形成了发展氢能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其中,一批企业率先开展氢能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应用,在规模化低成本制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等领域,纷纷走在行业前沿、具备核心竞争力,发展氢能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凸现。”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裴焕良说。

记者了解到,加入氢能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都是能源生产、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在裴焕良看来,联盟通过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打造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必将在更高平台上推动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协作,为构建绿色氢能供应链、服务链提供更强支撑,为氢能的产业化推进、市场化应用,更是搭建起了更大的合作舞台。

(科技日报宜兴10月18日电 图片由本报记者过国忠摄)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