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校为啥成了论文造假重灾区?

2020-09-19 12:26:2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小刀已老

最近,学术论文造假再起波澜。不过,这次不是被成批举报或退稿,而是科技部通报了6家医院医生论文造假违规案件的查处结果。

主管部门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重拳出击,不少人拍手称快。但也有吃瓜群众抛出疑问:为啥论文造假在医院高校中越演越烈,成了科研评价的重灾区?2017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中国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其中不乏知名三甲医院和重点高校。

很快,科研评价机制体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说,医生在职务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方面,就是要数论文、拿项目、看SCI指标,而临床医生头顶“看病”和“科研”两座大山,一天几台手术做下来,哪还有精力再做实验发论文?

论文造假涉及主客观因素,将一波波造假事件都甩锅给科研评价体系,这并不厚道,这种说法还沉浸在科研改革的“过去式”中不能自拔。

废除论文评价的提议同样偏执。“论文评价”是国际通行的、经过百年历史检验的基础学术研究的评价。为什么重视优秀刊物的论文,又为什么看引用率?其实是看较高水平的同行评价。

论文评价方式之所以被各种诟病,是因为它被“唯一化”,被简单计量化了,且被用到了不适用的地方。

近年国家从科研评价源头进行改革,将刀刃对准论文、SCI、人才帽子的极端化现象,明确了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实施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的“三评”改革,在全国开展“四唯”清理专项行动,出台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等一系列硬核举措……

政府旗帜鲜明、大刀阔斧地破“四唯”,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唯SCI”“唯论文”的惯性没刹住车,分类评价的导向尚未落地。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疗机构仍以SCI论文、奖励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比如,论文数量还是医院排名的指标之一,医院通常将压力转嫁给医生,把发表SCI论文作为医生评职称的一大指标。

去年一项调研显示,科研人员认为所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在科技评价制度改革中,没有明显动作的达38%。上面政策敢于动真碰硬,下面执行却打雷不掉点,甚至以文件落实文件,责任主体不担责甚至懒政,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科研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破”了之后怎么“立”的稳、走的远?这需要高校、医院、科研院所集思广益,探索出更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评价方式,在执行中细化并适时调整,把科研人员从各种“唯”中解放出来。

而极小撮论文造假的医生们,是不是也得向380多万医师们看齐,谨守职业道德和尊严?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