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技术形态五条“轨道” 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

2020-07-02 18:54:3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江耘

洪恒飞 柯溢能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未来五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是突破基础理论研究,以此推动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非单纯追求学术论文或根据现有技术衍生的产品数量等常规工作。”7月1日,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如是说。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增强智能、智能自主系统五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态,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正是其中第二步。

“从数据到知识到决策的大数据智能、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不同模态(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等)综合利用的跨媒体智能……人工智能这五种技术形态,相当于五条跑道。”潘云鹤表示,国内高校院所在这五条跑道上各有侧重,并且与政府、产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协作创新体系,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现场专家指出,需要正视的是,在此前以深度学习为核心而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中,国内学界在基础理论方面仍处于跟跑状态。比如神经网络模型中误差后向传播和随机梯度下降等支撑机器学习及相关的理论算法理论成果,中国学者的身影寥寥,这是学界共识。

“如今世界各国均面临着工智能新的无人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铺设了5条人工智能技术形态的轨道,实际研究应注重相辅相成。”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认为,中国目前有8.4亿互联网用户,加之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基础和场景,有望在大数据智能这一跑道优先发力。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卢绍庆 摄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