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三十载逐梦“风云”

2019-01-16 07:42:2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付丽丽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在杨军的办公室里,摆着一排卫星模型,这是他工作的见证。

从青年到中年,从普通技术人员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三十年如一日。“我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杨军说。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起步正处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基础十分薄弱,卫星技术遭到西方国家全面封锁。1969年1月,由于气象防灾减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由此铺开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宏伟蓝图。

1977年11月,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真正进入工程研制轨道。经过10年艰苦努力,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并获取到云图,引起国际气象界轰动。彼时,杨军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了3个月。

“成功的喜悦尚洋溢在心中,但由于姿态控制问题,第一颗风云卫星只工作了39天便消失在茫茫太空。”杨军说,随后,第二颗风云一号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很可惜同样由于技术原因,只工作了158天便宣告失效。之后是第一颗风云二号卫星1994年在西昌基地还未发射便发生爆炸,第二颗卫星在1997年发射后只工作了8个月便出现故障,第三颗卫星经过改进后仍然只间断工作了1年6个月。

“当时,大家都很失落,甚至怀疑我们能不能搞出可以业务化应用的气象卫星。”杨军说,我国的气象卫星能够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当时国家派了很多人去美国、日本和欧洲,为的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把自己的卫星搞出来。1993年,杨军受单位指派去美国一家卫星研究机构学习。

“人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前期试验卫星尽管出现挫折和失败,但形成了人才队伍,突破了关键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杨军说。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气象卫星事业突飞猛进。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此前,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A星和2017年11月15日风云三号D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已实现了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多星组网观测的业务格局。“风云三号D星和风云四号A星被誉为当今全球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之一,欧美国家都很惊讶。”杨军说。

风云卫星在应用中有着出色的表现。截至2018年第4号台风,风云二号系列卫星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对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个台风、登陆中国的141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与此同时,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全球93个国家得到应用,影响卓著,彰显了大国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