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离不开国际合作——访中国驻美科技公使衔参赞陈富韬

2018-01-12 07:09:44 来源: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 作者: 刘海英

科技外交迈向新时代④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要实现十九大制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要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做好科技创新,则离不开国际合作;而新形势下中美科技合作的重中之重是搭建平台,为两国科技人员接触交流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中国驻美大使馆科技公使衔参赞陈富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实现宏伟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

陈富韬表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样的表述充分说明,创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过程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陈富韬说:“十九大提出了宏伟目标,令人鼓舞,但要看到,目标的实现是要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基础性的。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强国梦,但要充分意识到国际环境变化对我们的挑战越来越大。”

陈富韬指出,科技创新是国际化特色最突出的一个领域。科学的本质属性要求是国际化的,技术跨国流动也日益活跃,国际交流合作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全球化趋势推动下,科技创新资源的跨国流动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融入到国际创新体系之中,吸纳各种创新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

美国感受到了中国追赶的脚步

在国际创新体系中,美国是关键国家之一。陈富韬指出,美国的科研投入占了世界总科研投入的三分之一,美国的科技发展影响着全世界,因此只有深入了解、融入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主题和脉络。中国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体系,与美国的科技交流合作至关重要。

陈富韬指出,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如今国际社会看待中国的眼光已不同以往,对中国的看法也随之改变。即使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也切实感受到中国具有了不容低估的实力。

“美国感受到了中国追赶的脚步”,陈富韬说,不仅是经济成就,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令美国担忧,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让美国看到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内炒作我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美国技术的声音不断,并在具体操作层次上进行防范,这对中美科技合作的开展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发展眼光看合作:接触本身就是胜利

陈富韬指出,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美国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而支撑美国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是其深厚的科技实力与底蕴。尽管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但鉴于中国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国际地位,美国不会轻易放弃与中国的合作,两国间的科技合作会有波折,但维护好合作关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

陈富韬强调,科技合作要适应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美科技合作的进程也会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而变,因此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指出,时至今日,合作发表论文数量这样的指标已不适用于考察中美科技合作的效率,单纯合作项目对中美科技合作向前发展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小,创新资源,尤其科技人员的全面交流接触才至关重要。

“接触本身就是胜利,”陈富韬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广泛吸纳与共享世界创新资源。只有中美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创新实践者保持多方位的、‘毛细血管式’的联系,才能全面提升两国科技合作的潜力和水平。而当前科技外交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两国人员交流的平台,为两国科技人员多方位接触交流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

陈富韬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的协力参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更需要全方位的支撑,而其中两国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将扮演重要角色。机遇将与挑战并存,相信中美科技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