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景点地震受损 专家:景区恢复重建需要多部门携手

2017-08-11 15:15:20 来源: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 作者: 盛利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成都8月11日电(记者 盛利)九寨沟县7.0级地震后,关于九寨沟景区地震前后对比图引起关注,浑浊的五色湖、干涸火花海、裸露的碳酸钙沉积物,让人触目惊心、扼腕叹息。景区能否修复,重建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

景点修复:生态优先“自然+人工”携手

九寨沟管理局早在9日就发布消息,确认景区内灾情严重、多个景点受损。该局发布的《关于九寨沟景区灾情通报》中,景区受损情况主要为地震及崩塌造成的道路损毁、边坡垮塌,及观光栈道垮塌、房屋损坏。在自然景观方面,《通报》确认了火花海出现长50米、深约12米、宽20米的决口;日则沟的镜海拐弯处堵塞;诺日朗瀑布发生部分坍塌,五花海以下目测无较大损害等。

对于景区受损情况,许强说,从上述通报和相关报道看景区受损并非毁灭性的,除了可直接修复的道路、设施外,涉及自然风貌破坏的仅为部分景点。

“它们的恢复要根据各自景点具体情况确定。而恢复方式肯定是在保证生态优先的情况下,采取自然修复为主,并与少量人工修复结合的方式。”他说,如海子漏水或干涸,可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找到决口或漏点进行人工修补;而震后湖水浑浊,主要为湖底泥沙泛起、周边垮塌带入泥沙或上游浑浊水流入等因素造成,这在震后修复中可以解决。“湖水会重新蓄积,也会恢复清澈,如诺日朗瀑布等一些特殊的景观修复,可能更需要周密规划和较长时间。”他认为,各景点的恢复情况总体较为乐观。

景区重建: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

比起海子、瀑布的破坏,许强更担心的是植被恢复。“山体垮塌、崩塌后,植被脱落,白花花的山体岩石露出。要让这些植被重新生长,比修复景点更难。”他说,在汶川地震后,对垮塌岩石的堆积体如何实现生态恢复,让它们重新“披上绿衣”,生态、地质相关科研人员多有尝试,“如运一些土覆盖在岩石上,并随后进行植被恢复,也是一种方式。但处于高山峭壁的裸露岩石,可能生态恢复难度较大、周期也更长。”

对于九寨沟景区未来的修复、重建有哪些关注重点?他说,九寨沟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特殊区域,未来重建中要充分吸收汶川、芦山等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将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考虑,“可尝试在保障安全、恢复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创立一套国土、林业、环境、水利、旅游等多部门合作的立体性、综合性重建模式,共同恢复九寨沟美景。”

此外,在景区灾后次生灾害防治中,他还建议告别传统的单点治理方式,而是流域性、区域性综合治理,并在景点附属设施的选址中,对高位泥石流、滑坡等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隐患,实现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 于会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