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依托新型研发机构“指挥棒” 为科技成果市场化“作证”

2021-06-24 15:24:3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迪 陈科

李迪 陈科

“科研成果放在高校里无法很好地与产业相结合的现象,既涉及到产业和科学家之间的对接还不够深入的问题,也涉及到成果是不是有用的问题。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指挥棒’,能够有效辨别成果是否适应市场需求。”6月15日在成都高新区 “岷山行动”计划首批项目揭榜现场,西南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唐鋆磊说。
今年起,成都高新区启动“岷山行动”计划,提出5年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而唐鋆磊所在的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成为了首批签下任务书的6个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签署揭榜任务书现场 成都高新区供图

当前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产业发展作答,正成为成都高新区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及成果转化构架的新尝试。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在围绕产业部署创新链中,发挥科技成果的产出、评价、转化的“指挥棒”作用?该计划相关各参与方进行了解读。
划定产业方向 让科技成果“作答”
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发布 “岷山行动”计划暨首批需求榜单,以揭榜挂帅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的形式,实现面向产业高端的创新布局。此次新发布首批的6个揭榜项目,将获得项目资金支持约4.5亿元,其中单个项目最高支持近1亿元。
“首批揭榜项目均由业界核心领军人物发起、有顶尖创新平台作为支撑,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副局长王小宁举例说,新设立的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由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电网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牵头,未来将聚焦突破平板型高温电堆、热管理相变流体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等技术瓶颈,进行研发和成果转化。
“我们坚持以市场化方式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并由此建立了这套财政资金可持续支持、帮助科学家团队实现成果转化的机制。”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继东说,运行中成都高新区将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管理和服务,鼓励机构建设开放性研发平台,积极吸纳聚集优质团队及人才。同时,将按照“一年一考核,三年一淘汰”的方式,对未履约或进展不佳的项目,协商终止投资协议。
明确市场为导向 为科技成果“作证”
“揭榜团队签下的任务书,不仅仅是一张纸,它更是新型研发机构产出科研成果量化指标。”新型研发机构揭榜团队成员、原上海华虹技术负责人张帅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形式,团队将签订具体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协议,“每年有指标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创新指标、经济指标,包括工程师培养的数据排名等。此外最重要的便是科研成果指标,并且要求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这些都是量化的指标。”
“成都高新区此次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就是希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我们对这批机构中诞生的科研成果的判断标准就是市场化。新型机构做出的成果能不能让企业、风投机构等愿意组建公司、愿意投资,让科研团队继续将成果开发成产品,这也是检验的标准之一。”王小宁认为,从产业化、市场化需求评价科技成果,不能光停留在纸面上,必须要实现应用。
唐鋆磊同样认为,传统的成果评价机制,更多是评议、打分,而更有效的成果评价标准,则取决于有没有企业愿意花钱来帮助成果转化,成果有没有变成产品。“以科技人员为主的评价方式,并不是说不对,这肯定是一种方式,但是关于应用研究领域的成果能否面向市场的评价,过去缺乏相应的体系和机制。”他说。
“为了更好地让新型研发机构产生的成果有效转化,我们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评价。但既然是评价,当然其中就会有不适应的成果。那么这部分不适合在成都高新区转化的成果,我们可以尝试将成果研发方在本地,转化则在四川的市州,形成区域带动作用。”王小宁说。


责任编辑: 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