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城连续两年凭借“双创”成效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2020-05-26 10:10:24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钟飞兴 肖昆华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内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资金、项目、土地、改革先行先试等30项奖励支持措施。

其中,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园区因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是广州科学城连续两年(2018-2019)凭借“双创”成效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根据国务院通报,广州科学城将获得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的系列激励措施。具体包括:2020年对“双创”示范基地优先支持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项目,优先推介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对接;优先支持区域内创新创业成果在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重点展示;优先支持举办“创响中国”等重大活动,宣传推广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国务院督查激励是上级对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的肯定和表扬。2018年度督查激励工作开展以来,广州科学城积极探索“双创”升级版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以广州科学城园区为主体的广州高新区位列全国十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并支撑广州开发区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财税总收入、税收收入、利用外资、工业产值等总量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进口、出口增速位列第一,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一,营商环境指数位列第一,获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

当前,广州科学城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总体定位,全面落实《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相关重点任务,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加快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努力实现2023年科学城大变化,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率先打出政策组合拳

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广州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州高新区不断用政策供给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行政审批改革、政策兑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三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品牌在全国独领风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7月,《广州高新区 黄埔区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广东省委批准,交给该区在营造方便快捷政务服务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优质高效要素供给环境、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四个方面28项改革重任,同时赋予该区28个省授权或支持事项,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针对性强、含金量高。

据介绍,通过该项改革,广州高新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11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15个工作日,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466个工作日缩短至75个工作日。超过80%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其余全部在承诺时限内2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备案“变更、延期、撤销”事项,全部实现“即来即批”。自2019年6月1日实施电子证照以来,共办理电子证照业务107宗。

改革创新永不停步。2020年3月,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营商环境10条”,从宏观层面、内部机制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和支撑;同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6个方面提出99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具体举措,加快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营商环境10条”提出,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多维度监测机制。横向上,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对各类政策实施效果、各单位服务企业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纵向上,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全区营商环境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实时公布。“营商环境10条”还规定,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99项营改措施”则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切实打造让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为破解企业开办多头跑动、材料重复、虚假注册等问题,全面推广“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企业注册地址自动校验、经营范围智能推荐,实现企业开办全程“零见面”、0.5天办结。为助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设立分别不少于2000万元规模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着力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性。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广州高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开放、创新,打造出了企业服务的“高速路”。例如,利用“区块链+AI”技术,该区开启了“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在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目前全区1/4依申请办理事项可实现“即来即办、即来即批”。

除了“营商环境10条”,该区还针对疫情出台了“暖企8条”“稳企6条”等战“疫”新举措,助力企业有效有序复工复产,应对疫情冲击影响。

以企业和企业家需求为导向的最强制度供给,正构建企业投资的引力场。2019年,广州高新区荣膺“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十佳经济开发区”第一名和“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该区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今年5月,广州高新区率先全省推出“创新创业金钥匙”服务,今年将优选区内百家企业进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库”。“优先选择区内重点企业、瞪羚企业,”该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单宁伟介绍,“我们不去量化企业有多少资本,重点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对符合条件的新注册重点项目企业,该区将从项目引进开始实施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目前首批8家企业已入库。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创业百花齐放,风生水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广州高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区域各个领域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从生物安全、生物医药,到先进制造业,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优质龙头项目到该区落地生根。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也是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近年来,广州高新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搭建平台,成建制引进王晓东、施一公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产生了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目前,该区已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核心区域。

截至2019年,广州高新区入选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达到882人,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新创业,创办公司700多家。其中,中国科学院徐涛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引进到区内全职工作;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四院院士”谢晓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瑞查森,美国工程院院士亚瑟等海内外院士项目也先后落户该区。此外,该区在2019年公开招聘首席经济师、全球招商总监等10名特聘雇员。

除了向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广州高新区同时也注重培养人才,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7个产业学院,打造大师工作室、双创实战基地、人才服务一站式、双创成果转化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以及每年评选10名“黄埔工匠”、100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等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技能人才和其他社会群体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就业。

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高新区组织创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共16场、1636人次参加活动,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提供超3000个就业岗位;区内17家实训点及公共实训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7万人;全年办理总量控制类人才引进入户616人,扶持自主创业2763人,创业带动就业12556人,共投入1.7亿元用于就业帮扶,解决创新创业用工难的结构性问题。

此外,该区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模式,设立人才工作集团,在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模式。从引进到创业到居住到生活提供一条龙服务,建成人才养老公寓、幼儿园等服务配套设施,筹集各类人才住房6000套。2019年共办理广东优粤卡137人,办理广州市人才绿卡223人,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据了解,为提升“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能力,广州高新区采取“投保贷奖补”方式,统筹设立了三个百亿元发展基金,全面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创业。包括:统筹3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民营企业的风投机构予以重奖;组建1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为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筹资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化解股权质押等问题,并加大直接股权投资扶持力度;实施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300亿元计划。

近日,广州高新区重磅升级出台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标志着该区的“金镶玉”系列政策正式步入2.0时代。人才认定不唯出身、奖励资金不限用途、扶持政策一套全包、知识产权也能变现、国外机构同样扶持……新版政策覆盖面更广,扶持力度更大,兑现更为便利,极大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为该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广州高新区成功打造全球优秀企业聚集地,助力区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枢纽驶入快车道。

打造工业“万亿”强区

2023年实现五大变化

2020年3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广州科学城总体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到2023年要实现五“大”、完成21项重点任务。招招硬核,干货满满。据了解,五“大”包括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产业集群实现大提升、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对外开放形成大格局。

未来几年,广州科学城将开展空间扩容提质,规划面积扩大至145平方公里,打造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核,建设协同发展的创新产业区、创新服务区和创新拓展区,构建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集聚轴和先进制造业提升轴,形成“一核三区两轴”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州科学城以其雄厚的科技战“疫”力量而备受瞩目。广州科学城有159家中小科技型企业成为科技攻关主力军,4家企业入选广东省诊断检测机构(占广东省4/5),3个项目入选国家快速检测产品优先支持项目(占全国1/3)。

《行动方案》核心围绕“科技创新”做文章,提出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不仅有明确方向,还设定有详细指标数据:到2023年,力争建设1个以上大科学装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R&D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一流的智造中心要有一流的产业集群,才能在国际产业链中奠定全球地位。《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广州科学城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70%以上。

打造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产业创新是基础。《行动方案》提出,要在广州科学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中国智造”标杆企业,建设世界顶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