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瘦身” 天津为未来发展“留白留绿”

2018-07-31 09:09:2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孙玉松

第二看台

尽管外面的天气是高温炙烤,家住天津东丽区万新街附近的居民聂先生却从心里感到了凉爽——因为离家不远的工业园区按照规划正开始裁撤关停。和聂先生一样,今后,许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天津市民都将彻底告别与工厂和污染做“邻居”的苦日子。

按照统一规划部署,天津将对全市现有314个工业园区(集聚区)进行整体调整规划,加速实施破解工业园区围城的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先期整合35个工业园区(集聚区),撤销取缔10个工业园区(集聚区)。2020年,天津全市将有116个工业园区彻底关停,为城市发展“留白”,为环境保护“留绿”。

3年裁撤园区116个

最近发布的《天津市工业园区(集聚区)围城问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显示,天津现有工业园区314个,今年,天津将保留其中49个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园区,整合35个工业园区,撤销取缔10个工业园区;明年将整合24个工业园区,撤销取缔30个工业园区;2020年整合71个工业园区,撤销取缔76个工业园区。此外,因规划调整造成现状与规划要求不相符合的工业园区共有19个,也将作为长期治理任务,先保留现状、控制发展,再按照规划要求逐步撤销取缔。

此次新出台的治理方案提出,天津未来的工业园区整合将以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园区为主体,通过委托代管、合作共建、“一区多园”等模式,对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布局规划的工业园区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暂时难以整合的工业园区将根据规划分类施策,整合其能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布局规划的部分,撤销取缔不能纳入的部分。

“此次园区治理,就是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为城市发展‘留白’,为环境建设‘留绿’,也倒逼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使天津市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天津市东丽区召开的园区治理现场推动会上,天津市政府负责人如是强调。

老旧园区“变脸”获新生

距离开园还有半个月时间的京津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里,蝉鸣阵阵,绿意点点,45座红色的二层小楼错落其间……可在半年前,这个曾经的贮备棉仓库里,还聚集着50多家仓储物流企业,大车频繁出入,道路破旧,环境也一片脏乱。由于环评迟迟不达标,在此次的工业园区围城治理中,这里被率先亮了黄牌。

“我们园区坐落在外环线之内,物流大车禁行,发展的空间已经被局限死了,这也逼着我们要去想新的出路。”天津世欣宏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郭凯介绍说,环保问题现在已经是底线问题。那么,领到黄牌后是继续在原有的产业上“缝缝补补”打转?还是另辟蹊径,重新换种全新的活法?

园区选择了后者。借助区位和场地优势,园区引进北京资源,共同打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已经有十几家来自北京的文创企业落户此地。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在严守底线的基础上,天津将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加快淘汰不合格,尤其是城市边缘的老旧工业园区,努力按照创新型、开放型、生态型工业园区标准,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花园式、体验式新型工业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做减法”不越环保红线

过去,由于追求GDP数量,天津不少区甚至街镇都设置了工业园区。盲目引进项目,工业园区围城,不仅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也给环境改善带来了巨大压力。

东丽区的宏亮工业园是村级工业园区,这里曾经聚集了120多家机加工小企业。尽管每年能给村里带来200多万元利润,解决了5000多人就业,但低效益和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在此次治理中,这个园区被直接亮了红牌,成为首批被取缔的工业园区之一。

“环保红线谁都不能跨过。我们通过沟通和工作,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必须要拆,一定要变!”东丽区万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告诉记者。相去不远,存在多年的天津机场货运路工业聚集区,也在此次治理中被一并裁撤。腾出的土地资源,虽然濒临主城,区位优势显著,可东丽区政府却做出决定放缓开发的脚步。“要留白留绿,不能再盲目地进行开发,我们未来将选择更加适合的业态落地,不能再给环境添新的负担和麻烦。”东丽区政府负责人如是解释道。

据统计,截至7月中旬,天津已整合35个工业园区(集聚区),撤销取缔10个。关停“散乱污”企业2174家,搬迁改造1162家,原址提升改造企业2397家。2018年10月底前,天津还将完成7家钢铁企业改造工程,为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腾出更多环境容量。

“此次工业园区治理是天津调整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次主动作为,对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将产生积极助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评价说,“与以往不同,此次园区治理,天津更加注重做减法,这是发展战略思路的一次重要转变,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天津终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符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