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优化布局 对接园区鼓起钱袋

2017-11-22 09:46:19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吴琼

顶层设计优化布局 对接园区鼓起钱袋

建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秋收时节,车行素有“水乡明珠”之称的建湖大地,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水稻金黄,果蔬飘香,鱼儿畅游,一派喜人景象。城乡主干道旁展示牌,一个个“金字招牌”吸引眼球: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水稻杂交种子繁育基地县,全国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沃野平畴,流金淌银。“坚持走发展精品农业、精致农业、现代农业之路。用‘接二连三’的思路发展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建湖县委书记陈平说。

高目标定位

顶层设计把好“总开关”

11月1日,在建湖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分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负责同志办公桌上,摞着《江苏建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建湖县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三年发展规划》《建湖县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建湖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三年规划(2015-2017年)》等一叠文件。建湖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树斌介绍,县委、县政府每年年初专题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过堂会,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整合实施方案,要求规划设计工作坚持“三个结合”,即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高效设施农业特别是县级农业示范园区、一镇一园区、一村一农场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做到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计划详明。完善而衔接的规划体系,真正把好了全县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总开关”的第一道“闸阀”。

建湖县被省确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后,县委书记陈平、县长薛盛堂多次召开办公会,专门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作,协调各方,要求通过整县推进,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村容村貌、田容田貌改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统筹协调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工作,建湖县委、县政府成立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探索统筹整合各层次、各渠道、各领域农田建设资金,建立健全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真正让各类涉农资金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汇聚、向项目区产业园区集中。同时,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县财政每年还新增部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作。“总开关”的第二道“闸阀”有序汇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类要素,自整县推进以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3.58亿元以上,用于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项目。

2016年12月28日,尽管气温较低,建湖县开发部门与设计单位人员来到上冈镇宋楼村实地察看、调研,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对高标准农田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今1月16日,又举办项目区所在镇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对照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省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和主导产业及农业园区等实际情况,认真商谈编排项目,严谨求实地编制规划文本和图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健全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严格项目公示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及第三方检测制、项目竣工验收制以及质量、进度和安全督查制,强化项目建设全程管理。严格执行县级报账等各项财务制度,强化财政、审计监督,严格资金管理。制定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意见,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激励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抓好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

提升农村“颜值”

“项目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了,我们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城东生态农业示范园内,庆丰镇董徐村村民刘有光指着一排排钢架蔬菜大棚,言语中透出喜悦。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农民参与其中、建言献策、受益得利。近年来,建湖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的有利契机,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全面推进“一镇一园区”和“一村一品”建设。“盆景”变为“风景”,城东生态农业示范园、城北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相继建成,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而且形成了环绕县城的连片都市农业靓丽风景线。

围绕打造高标准农田精品工程、亮点工程,该县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度实施,坚持与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区紧密结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连片建设、规模开发。通过整县推进,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46.76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规划实施41万亩:2015年实施8万亩、2016年实施13万亩、2017年实施13万亩、2018年拟实施7万亩,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实施5.76万亩,实现基本农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9.68万亩,占基本农田的比例达70.8%。

田平整、树成行、林成网,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广大农村“颜值”。建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灌溉系统、防洪排涝系统、道路与林网,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加强水土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到2018年,将基本农田全面建成灌得上、精细化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建成水清、路畅、景美的乡村生态体系,形成路相通、桥相连、闸站配套的农田新面貌。走在村组田间硬质路面上,董徐村党总支书记徐吉为激动地说:“要是放在几年前,脚下还是狭窄、高低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逢下雨,这‘水泥’路让田地劳作的乡亲们犯愁,至于大型农用机械下田作业,那简直就是‘癞蛤蟆吃天鹅肉’。”

高科技投入

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农田高标准、土地高产出、农民高收益,项目区吸引能人、大户进园区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集体、承包户及农民“三得利”。

项目区有规模。庆丰、芦沟、钟庄项目区分别建成万亩以上的城东都市农业示范园、登达生态园、城北现代农业园,近湖、高作等项目区的农业园区均超5000亩,并建成千亩以上菜园6个、千亩以上果园3个,建成各类智能化温室大棚、钢架大棚等5000余个。农产品有特色,主要种植樱桃、黄桃、猕猴桃、葡萄、芦笋、秋葵、杭椒、丝瓜、西瓜等高产量、高品质蔬菜、瓜果,成为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老百姓有收益,项目区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大大提升,特色农业使土地产出效益提高了几倍到十几倍,亩均年增加经济效益5000余元,高的可达到2万多元。同时,项目区可带动当地群众2万人就业,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5万元。

建阳镇新阳村二组成方连片的稻田里,种粮大户顾玉川眼睛笑得眯成了一道缝,他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响亮:“我老汉做梦也没想到啊,这里以前是低洼地,只能种些‘赖谷’,如今政府改建成高标准农田,我通过竞标种上了稻麦,生活奔小康那是迟早的事。”

在项目实施中,加大科技示范力度,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设施栽培、配方施肥、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等新技术,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2015年以来,通过项目的科技推广措施,以及项目区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组织,该县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项,进行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市县农科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经常在项目区田头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印、发放科学种田简报22期,接受项目区农民技术咨询和田间诊断,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科技种植和生产管理水平,亩均年节约生产和农田管理成本150元。通过科技推广,项目区成了全县优质粮生产基地和先进农技推广、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大大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县21万亩项目区群众直接年增收6000万元左右。

高标准农田建设,注意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扶持发展了富港种业、银龙果蔬等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冈东、庆丰、颜单等一批优质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建湖水稻连片无公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建湖大米”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原产地证明商标,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放心米”和绿色食品标志5个,现已进入麦德龙、大润发、上海农工商、苏果等大型超市,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农产品有“名”才有“利”,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实惠。近年来,建湖县农产品地域品牌快速崛起,“建湖大米”荣获第13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展示交易会金奖,“三虹”有机稻米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建湖青虾、九龙口大闸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建湖也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吴 琼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