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双创”园区贵精不贵多

2017-03-15 15:50:40 来源: 中国电子报 作者: 王慧芳

去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新业态层出不穷。今年的两会上,“双创”依然是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说:“‘双创’成功的关键在于孵化,一个好的想法就像一粒种子,需要通过浇水、施肥、灌溉才能开花结果。因此,要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营造让‘双创’种子开花结果的环境。”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蒋耀平说,经济的发展靠新动能,新动能的产生靠“双创”,“双创”已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重视培育

“双创”种子环境

国家把“双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上“双创”的行动热火朝天,但要想取得实际的成果,先要重视培育“双创”种子的环境。蒋耀平说,我国现在建了很多“双创”小镇、“双创”园,还有科技小镇,如果你觉得有好的想法,带着思路到“双创”园里,或许一碰撞就“燃烧”了。

蒋耀平在一次调研中,了解了一款布娃娃玩具,这个产品装了微信系统,孩子可以一边玩布娃娃,一边在微信群里说话,祖孙三代能够随时通过布娃娃交流。这个想法的创意者进驻创业园区后,只是潜心研发他的芯片,创业园里的服务部门则负责帮他沟通相关的事宜,比如,找玩具厂、找风险基金等,大家都来参与,大家都从中获利,一个小小的想法就此被孵化成一个产业。

“双创”园区

要因需而建

蒋耀平说,“双创”园区不在于多,在于精;不在于形式,在于质量。各地在建设“双创”园区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情况,遵循发展规律,因需而建。如果没有“双创”的基础,建出来也是摆样子,是资源的浪费。

“我希望政府部门在建‘双创’园区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例如,‘双创’园区尽量靠近高校,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把年轻人的聪明智慧变成社会产品。”蒋耀平说。作为中国首个规模化聚集创新创业要素的街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截至2016年12月,已累计孵化创业项目1581个,平均每天孵化创业项目1.7个,这正是与其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和周边的高校环境息息相关的。

人才是“双创”的根本,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化创新创业师资不足,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希望能通过产业园区去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能因为有想法的年轻人没有钱、没有办公场所就没办法去创新创业,相反,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最擅长的产品研发上,尽快把创新的想法变成产品,这样就会大大缩短研发、制造环节的时间。产品出得越快,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就越快。

据了解,目前全国服务于初创企业的众创空间达4298家,2016年一年就有7.2万家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企业,涌现了以美图秀秀、YY语音、云洲智能无人船、中科微光红外血管成像仪等为代表的优秀项目。企业是靠创新创业而来,新动能是靠新产品而来。实践证明,现在迅速流行的很多新业态都来自于年轻人,微信、无人机、共享单车、VR和AR等,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有时候,一个新想法可能就会改变世界。”蒋耀平说,“我相信,在‘双创’的驱动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