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回顾(4月12日-4月18日)

2021-04-19 01:00:0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国际聚焦

美国发起人类体细胞基因组编辑计划

遗传因素是导致人类大多数疾病的“罪魁”,这也是生物医学界一直以来希望修改病人基因组纠正突变,让入侵病原体基因组失效的根本原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此前曾拨款约1.9亿美元以支持体细胞基因组编辑(SCGE)联合会的研究。日前,NIH与SCGE联合会发起人类体细胞基因组编辑计划,在开发新技术、确定人类细胞中基因组编辑的功能及后果的同时,秉持严谨且创新的方法,对各种技术加以验证,以加速科学界对多种疾病新疗法的临床开发。

蓦然回“首”

超冷原子干涉实验首次在太空实现

德国科学家近日在一枚探测火箭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太空原子干涉测量。鉴于原子干涉仪可以利用原子的波动特性开展极精确测量,如测量地球的引力场或探测引力波等,新研究有望更精确探测引力波。未来有望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此类实验,以及在处于规划阶段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和冷原子实验室内部进行,以得到更精确结果。

技术刷新

人工智能识别出一百六十五个新癌症基因

德国科学家借助一款深度学习软件,对数万个医疗数据集展开分析后,确定了165个与癌症有关的新基因。最新研究为个性化药物靶向治疗以及生物标志物开发开辟了新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有了升级版

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乔纳森·魏斯曼等人设计了一种名为CRISPRoff的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使某些基因“沉默”,从而以高特异性控制基因表达。这种“升级版”的基因编辑技术为研究表观遗传机制、重大疾病治疗以及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基础探索

DARPA启动“低温逻辑技术”项目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寻求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创新,该机构日前启动一项“低温逻辑技术”计划,这一技术试图在接近液氮温度(约零下196摄氏度)下运行电子设备时,还能实现功率性能的显著提升,其目标是解决到达摩尔定律扩展极限后所面临的问题。

新型二维材料仅两个原子厚但比钢坚固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与西北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合作,制造出了由硼和氢原子构成的稳定纳米片,这种名为氢化硼烯的二维材料仅两个原子厚,且比钢更坚固,该结果也意味着氢化硼烯应很容易与其他材料结合起来为光电子学制造新设备,这种光控和发光设备可用于电信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奇观轶闻

空气传播的微塑料污染已“遍布全球”

一项最新研究称,通过空气传播的微塑料现在已“遍布全球”——被丢弃到海洋和陆地中并被分解成小块的数十亿吨塑料,正被交通工具、海上和农田的风吹向空中。空气中发现的约85%的微塑料与道路交通有关,可能包括车辆轮胎和刹车片上的塑料颗粒,以及被碾碎的垃圾中的塑料。其余约有10%来自海洋,约5%来自土壤。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责任编辑: 左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