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疫”行动】德国探索当前形势下有效抗疫举措

2020-06-04 19:23:2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山


随着疫情趋缓,德国民众对新冠病毒的警惕开始放松,越来越多的柏林居民走出家门,享受初夏的阳光。

科技日报驻德国记者 李山摄

科技日报驻德国记者 李山

近日,德国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趋缓,但仍未彻底切断感染链,陆续出现聚集性感染,政府决定继续延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交限制措施。德国一方面加大力度资助新冠疫苗的研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目前形势下对人们影响较小、也最有效的抗疫举措。

防疫情回潮 减少社会影响

德国疫情形势趋缓,最近5周以来,新增和活跃病例数持续下降,痊愈病例增加,目前仅剩约8100例。

疫情使得德国面临巨大的经济衰退压力,失业率不断升高。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说,德国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路线图才能恢复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有的德国民众认为疫情没政府说得那么严重,“社交限制”也没有用处,但防疫限制措施导致许多人失业。因此,他们要求政府尽快让德国社会“回归常态”。在各方的压力之下,德国政府逐步、谨慎地放松防疫限制措施,推动经济复苏,但聚集性疫情风险也随之升高。默克尔总理5月27日强调,德国“仍处在疫情初期”。为遏制疫情反弹,德国政府决定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交限制措施延长至6月29日。

多措并举 推动疫苗研制

德国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动国内和国际合作,支持多条技术路线,力争尽早推出首批可用疫苗。疫苗监管机构保罗·埃利希研究所(PEI)针对新冠疫苗的特殊情况,谨慎地缩减审批流程。例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研发机构对疫苗的动物试验和前期临床人体试验同时并行开展或交叉开展。此举可缩短试验流程,较原计划争取约6周的时间。此外,经相关伦理审批,在政府承担风险的背景下,还将允许新冠疫苗的临床二期试验放在高危人群(医护、基础病人和老年人)中开展。

目前德国主要有7个在研新冠疫苗项目或国际合作疫苗项目,覆盖以RNA、噬菌体、灭活疫苗为载体的各种疫苗研发平台,其中4个有望在年内获得批准开始临床试验。这些研究项目都有各自经过检验的技术基础,例如BioNTech公司采用了此前研发MERS疫苗的RNA技术;CureVac公司采用了此前开发的狂犬病疫苗技术;德国感染研究中心(DZIF)与多所大学的合作项目采用了改良牛痘病毒安卡拉(MVA)的重组抗MERS疫苗技术;DZIF与PEI合作的疫苗开发项目则采用改良的麻疹疫苗技术。

谨慎评估疫情防控措施

“广泛测试和无缝追踪是最佳新冠肺炎控制方案”,这是最近德国4个大科学组织——亥姆霍茨联合会、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莱布尼茨联合会的研究人员,对德国政府应对新冠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论。科学家们推出了一个计算机评估模型,强调应进行密集测试,以确保不会忽略任何感染;为了完全控制传播,有必要追踪每个感染链,而重点应该放在意外发生的新感染链;只有在活跃病例数足够低才可以考虑放宽限制;只有“零感染”,才能再次开始社交生活,即使这种限制有很多附带损害,尤其是经济损失,这也是重要的。

不过,要实现追踪每个感染链并非易事。由于顾虑隐私和数据保护,德国的新冠追踪警告应用程序预计要6月中旬才能投入使用。该程序将使用蓝牙技术来记录用户在其他蓝牙用户附近的停留时间,如果用户被新冠病毒感染,该程序会匿名通知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但程序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用户必须在手机上安装并激活,这需要大部分手机使用者的理解和支持,相应过程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各地纷纷采取自己的办法来科学防疫。例如柏林市就推出了类似红绿灯的新冠肺炎预警系统,综合考虑新增感染的数量、重症监护病床的空余比例和人际传播指数值(R值)。如果有两个指标出现红灯,则采取更多的防控措施。柏林市长穆勒希望这一实践能成为世界其他城市的典范。

新冠疫情给德国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德国列奥波迪娜国家科学院就此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疫情持续情况下,应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报告认为,一方面要以患者为中心,在持续的大流行期间照顾好所有患者。在防控新冠病毒感染,以及调整医疗资源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同时,注意其他疾病患者的门诊和住院治疗被忽略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考虑卫生系统的长期发展和安全。

责任编辑: 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