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我们需要相互支持”——来自中德中小企业交流大会上的声音

2018-11-08 10:34:4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朱琳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朱 琳

“从小麦壳中提取二氧化硅,做成高端玻璃。我们手握这项技术的企业正寻找中国伙伴。”在科技日报记者面前,德国德累斯顿市经济发展局局长罗伯特·弗兰克熟稔地推销着德国技术,他迫切想在济南高新区找到这个伙伴。

在近日举行的中德中小企业交流大会上,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幕。400多位来自德国、英国、荷兰以及中国国内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聚集到山东大厦金色大厅,带着各自的“核心资源”坐到一起。这是济南高新区承办的第四次中德中小企业交流大会,因为大家目标一致,相向而行,所以四年来参会阵容不断扩大。

这显然是主办方乐见的结果。在致辞中,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用“东西互鉴,心意互通”“经贸互利,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共创未来”来寄语中德,特别是济南市与德国企业的合作。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中,这种合作是必要且重要的。

“跟中国的合作尤为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逆全球化在一些国家抬头,引起众多外国学者的担忧和批评,以致于逆全球化成为了当今贸易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位出席会议的欧洲政界重要人物表示:“在此背景下,我们跟中国的合作尤为重要。”

对德国来说,中国伙伴确实重要。近几年来,中德合作日益紧密,贸易额连创新高。在现场,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就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完备的制造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德国的研发能力结合,让中德双方实现了双赢。

这种双赢,在济南高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截至2018年10月底,德国有88家企业在济南落地,明年可望达到95家。”济南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在会议上透露,梳理这些驻济德企近3年的利润可以发现,年均增长20%已成为常态。

93岁“高龄”的德国家族企业费斯托集团是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跑者。十年前,该企业入驻济南高新区,以之为亚太中心输出新产品。济南高新区的生机和活力给费斯托带来了“美好的十年”;费斯托也为当地输入了德国思维和高精尖技术。而现在,双方已经规划好了下一个十年。

“相互串门”共谋发展

服务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有实体承载、制度保障。

在济南高新区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德国德累斯顿—济南产业合作办公室。5年来,这间办公室已成为德企在济南发展的“桥头堡和瞭望塔”,不断为企业解除“落户之忧”。在罗伯特·弗兰克看来,德累斯顿市是欧洲重要的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济南高新区强有力的软件产业名声在外。一方面,双方产业互补,各取所需;另一方面,济南高新区服务专业,精准供给,让双方进入了“双向快车道”。

先行者的成功案例带来的示范效应在扩大。全球电子电气领域的跨国企业西门子、“世界500强”博世、德国运输行业巨头大陆集团……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追风而至,落脚济南。他们希望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

“中国领土是我们的28倍,人口是我们的16倍,虽然我们彼此的了解还有待于加强,但不妨碍彼此用欣赏的目光去打量对方,这是我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德国企业家鲁道夫的话有些幽默,逗笑了全场观众。作为“中国通”,他前前后后到中国不下150次,早已爱上了这个好客的国家。而“好客”,正是山东,是济南最显著的标签。

从现实层面上,相对于金融驱动型的英美发展模式,实体经济强大的德国经验显然对“视实体经济为发展之本”的济南更有借鉴意义。于是,济南企业走出去与德国企业引进来的“相互串门”模式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中德中小企业交流大会的超高人气,用实际行动呼应着鲁道夫的这句话,“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我们需要相互支持”。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