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人才为本”——透视新冠肺炎救治中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20-05-12 19:51:2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钊

科技日报记者 李钊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日。“有人评价,在此次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护理人员工作量最大、强度最高。一般重症患者需要配备6名护士,而一名危重症患者则需要配备12名护士。”在日前由“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主办的“战胜疫情,人才为本”医院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虞洪教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危机关头医护人员敢打敢拼、勇于奉献

在习近平主席的部署、指挥下,42000多名医护人员从祖国各地驰援湖北,一度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凸显了一支敢打敢拼、勇于奉献的专业卫生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在危急关头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和赞扬,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而这样一支专业敬业、拼搏奉献的医护人员队伍,需要长时间培养和专业化训练。为了交流我国医院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抗击新冠肺炎经验,这次“战胜疫情,人才为本”医院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采取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邀请了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为世界抗疫贡献了另一份“中国方案”。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张俊华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中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成了宝贵的中国经验。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专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目的在于和国内外同行分享医院重点专科在抗击新冠肺炎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为彻底战胜新冠疫情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介绍了医院人才管理现状,从人才规划、引进、支持、培养和激励等各个方面介绍了经验,他关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之观点令人印象深刻。清华长庚医院拥有一支专业化行政管理团队,占到医院总人数的19.7%,这些人并没有医学相关背景,但他们高效的工作把大量医护人员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中去。

把中国的先进经验分享给世界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虞洪教授带领浙江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病区。他在“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经验”中提出精准化、个体化、协作化、目标化和全程化的新冠肺炎治疗理念。认为科学轮换、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至关重要,而医疗团队、护理团队和呼吸治疗师等各种医疗力量的协调配备也是武汉疫情得到迅速控制的关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教授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讲到重症医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说,我国的制度优势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无缝”服务,在此次全民战“疫”中没有局外人,中华大地上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各司其职。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重点介绍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经验,该院不仅与哈佛大学布莱根医院分享救治经验,同时还派出专家组赴委内瑞拉指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唐书记积极把江苏抗疫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同仁,追踪欧美最新进展,同时也全力支持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作为世界知名心血管专家,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萨比诺•伊利克托(Sabino Iliceto)教授参与讨论交流,他介绍了意大利疫情防控和其所在科室的诊疗情况。伊利克托教授强调,新冠肺炎彻底改变了人类和医学界的面貌,意大利在防治中吸取了很多中国有益经验,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意大利的支持。

在问题回答环节,专家们还就网友关心的复工复诊等问题进行了解答。此次视频直播活动吸引了全球近3.7万名观众。顶尖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观点让人们对医院管理和急诊、呼吸与重症医学等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面临挑战有了更深刻了解,也对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敬业和奉献精神产生了更多的钦佩之情。

责任编辑: 左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