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海外、汇聚医工政产,协同推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2018医疗机器人前沿技术国际峰会在京举行

2018-10-28 22:56:59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韩凤鸣 夏青

中国科技网讯(韩凤鸣 夏青10月28日,由科学技术部、北京市科委指导,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主办的“医疗机器人前沿技术国际峰会”在北京举行旨在加强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学术、临床和产业交流,深化全球科研机构、企业、医院、政府之间的联系合作,进而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展。

北京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焕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和发展医疗机器人技术和产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提高医疗机器人制造能力和创新水平等做为生物医疗等高性能器械的重点领域。医疗机器人产业做为北京重点发展的高端产业之一,是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组成部分。而推动中国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聚集领域内资源,提升行业国际影响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张兆田在致辞中表示,医疗机器人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规划的优先发展领域,其行业技术突破与创新需求将集中释放。推进医疗机器人领域技术发展,催生更多科学技术突破,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传播领域英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原创成果充盈,形成高端人才集聚的局面,奠定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基础。

Russell H. Taylor: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和底线在于病患护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集成手术系统和技术研究中心主任Russell H. Taylor教授发表题为《医疗机器人发展之三十年》主旨演讲,表示在治疗每位患者个体时,医疗人员、技术、信息应形成理想的三方协作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存储并统计分析每次个体治疗信息,运用大数据的力量不断改善治疗过程。

Taylor教授是手术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领域奠基人,他主持研发了世界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ROBDOC,并著有计算机辅助手术方面的第一本著作。

他如此解释医疗人员、技术、信息的协作三方:“在医生方面,无论是术中决策支持、沉浸式环境,还是共享控制、人体工程学优化,我们希望医生能够更简单、方便地使用机器人;在技术和设备上,我们努力做到更小的低至微米的尺寸、智能传感工具、更高的灵活性及精度、综合成像、非接触的定向能源设备;而信息方面包括如何专注于整个治疗周期、术中的患者全面状态建模、用于决策支持的患者统计模型、将手术技术终点与临床结果相关联的指标,等等。”

“但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和底线在于病患护理,”他说,“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为了提供超越手术中人类限制的新功能,提高手术治疗的一致性和质量,并促进外科手术的过程及结果更优、性价比更高。”

“当然,医疗机器人产业里的许多公司会非常富有,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也会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是否能够给予需要这些技术的患者以莫大的帮助。通过新的技术设备,我们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法和医护质量。如果新的设备太过昂贵,那我们就争取降低它们的造价。”

“Taylor教授从事的是前沿的技术,包括机器结构、信息软件等,他特别强调临床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如此评价,“他的演讲告诉我们,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是开放、分散式发展的。而这种开放式的研究,正好给中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王田苗:关注精准医疗五大核心技术,解决医工结合四个需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发表题为《医疗机器人的前沿热点》主旨演讲。他从数据角度分享了中外医疗健康领域的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未来5到10年,医疗是科技浪潮变革的重要方面,医工交叉是现代医疗发展的重要动力,这里面存在“科技先行”的现象。

王田苗列出目前精准医疗领域值得关注的五大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与影像技术,微创器械与机器人技术,生物基因、干细胞与抗衰老技术,生物材料与3D打印技术,医疗大数据与云服务。

他表示,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医工结合存在四个需要:首先,应当紧密结合医疗、技术与实验室的长期合作,在基础层面,需要国家长期的投入;其次,医疗机器人是一个特殊的系统,研发与临床实验难度比较大,需要进行医疗许可证认证,需要企业化运作,进行长周期的不断投入;第三,需要建立相应的商业保险,确保安全有效的推动临床实验与应用发展;第四,需要搭建企业、医院、院所等机构的长期协作平台,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完善临床应用产品。

王树新:我国医疗机器人少有比较优势,在很多方面差距明显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树新发表《国产医疗机器人妙手系统的临床探索与试验研究》主旨演讲,对比分析了中外在微创机器人方面的优势与差距,指出当前我国在制造技术、人力优势、患者数量、以及政府支持方面均存在比较优势,而在医生想法、研究积累、技术水平、资本投入、检测监管、资本投入、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总体而言,中国的优势不太明显,而劣势差距巨大。

结合妙手系统等研究工作和临床实验案例,王树新提出对于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几点思考。第一,机器人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有更多技术应用到这个领域,可以使总体成本下降非常多。机器人技术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也是提高医生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第二,从应用角度讲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发展趋势。第三,在我国如此重视技术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做创新性的东西。国际合作非常有价值,同时我们应当建立一套技术创新体系以确保技术供给源源不断。第四,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建立中国自己的医工合作文化。第五,注重国产化问题,做出中国医生自己的手术,走出中国技术自己的原创,中国医生应更多注重国产、推荐国产,才可能真正取得突破和成功。

此次峰会上,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田伟,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何昆仑及其学生,分别发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中国机遇》《微创骨科机器人应用示范及其制程技术研究》主旨演讲。参加峰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政府人员就医疗机器人国内外创新与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峰会聘请田伟为北京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