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中国赛艇破浪前行

2021-09-27 11:17:05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马思嘉 李琳海 蔡馨逸

新华社西安9月18日电(记者马思嘉 李琳海 蔡馨逸)秋雨绵长,第十四届全运会赛艇项目正在陕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进行。赛艇团队项目呐喊声震天,队员们划桨的节奏和角度和谐一致,桨身在两岸观众注目中如利箭笔直前行。

“多人赛艇项目需要高度配合,尤其是桨叶入水角度、深度、频率等必须保持一致,而大数据分析加速了运动员之间的磨合。”中国赛艇皮划艇协会体能康复组组长罗晨说。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在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上强势夺金,男子双人双桨项目首次斩获奥运奖牌,“黑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28日,刘治宇(左)/张亮在东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双桨赛艇项目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罗晨介绍,赛艇国家队训练艇只上装有生物力学系统,可以监测到每名运动员的桨叶功率等数据,若运动员左右两侧桨叶功率不一致,则可能导致赛艇歪斜,功率小的一方就需要加强体能训练。

“大数据助力的核心是对标。”罗晨说,国家队女子四人双桨训练就对标世界最好成绩在不同赛段的艇速、桨频等,再与同水平男子赛艇队打对抗赛,训练目标更明确。来自不同省份、接受不同训练方式的队员得到更快磨合。

资料图:7月28日,中国队选手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从左至右)庆祝东京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赛艇项目夺金。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谈起“黑科技”在赛艇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好处,老将们感触颇深。

1996年正式接触赛艇、如今担任陕西省男子赛艇队教练的苏辉回忆说,当年体校选拔标准就是身高和体型。此外,在训练上也是“越苦越好,越多越好”,有时队员们会因训练负荷过大而受伤。

如今,赛艇运动员选拔必须要监测最大摄氧量、肺活量、血色素水平等指标。“能否成为奥运冠军,训练是一部分,基因对运动员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苏辉说,通过指标监测,可以更精确地筛选人才,并为运动员制定不同培养方案。

“每周我们还为运动员采集生理生化指标,根据数据调整训练量,效率更高。”苏辉说。

资料图:2010年11月18日,冠军中国选手苏辉(左)/张亮在第16届亚运会赛艇男子双人双桨决赛领奖台上。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即便被公认为进步神速、训练刻苦,苏辉从“出道”到出现在全运会赛道上,也用了近五年时间。他队里的“零零后”运动员阿迪里江·苏里坦2018年才零起点接触赛艇项目,如今已参与全运会奖牌角逐。

“这和科技带来的科学选拔、训练关系很大。”苏辉说。

要在赛艇项目取得好成绩,技术是一方面,更基础的是体能,不断升级的陆上划船器(测功仪)在运动员提升体能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东队队员任佳琪告诉记者,测功仪上的训练是平日训练的重要环节,对增强核心力量、打牢基础有很大帮助。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测功仪上进行增强肌肉韧度的全方位体能训练。”她说。

9月17日,广东队选手郭雪颖/周羽秀/沈双美/梁国汝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此外,为了打破欧美国家对赛艇项目金牌的垄断局面,中国的体育部门联合高校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如联合清华大学开发减阻涂料,涂在艇上减少阻力,速度更快;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出智能餐盘,可自动测算出食物中的卡路里等数据,让运动员科学饮食……

此次十四运会赛艇项目,国家队首次和各省队同台竞技,各省队教练都认为这是绝佳的学习交流机会。

9月18日,联合队选手张灵/陈云霞/吕扬/崔晓桐(从左至右)在比赛后庆祝,她们以6分23秒37的成绩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除了学习国家队敢打敢拼的精神和训练理念、人员管理方式等,我们还发现他们采用科技手段助力体能训练,这对省队有极大借鉴意义。”河南省女子赛艇队助理教练刘航说。

责任编辑: 冷媚